鄂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建标库

第九章 市政道路管线

第四十七条 市政工程设计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专业规划和有关标准、规定,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四十八条 新建城市道路应当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设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及其标志。

第四十九条 鄂州市城市道路按照其交通功能划分为四级,既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城市各级道路指标见表9.1
    城市各级道路规划指标 表9.1

道路类别

设计车速 (km/n)

路网密度 (km/km2)

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条)

道路宽度 (m)

每车道宽度 (m)

快速干道

60-80

0.4-0.5

6-8

60-80

3.75

主干路

50-60

0.8-1.2

6-8

40-60

3.5-3.75

次干路

40-50

1.2-1.4

4-6

30-40

3.5

支路

30-40

3.0-4.0

2-4

15-30

3.25-3.5

居住区内道路

 

 

 

 

 

1、小区道路

20

 

2

10-20

3.25

2、组团道路

15

 

2

8-10

3.25

3、宅间小路

 

 

 

≥2.5

 


第五十条 在道路上开机动车道口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设项目原则上开一个机动车道口,相邻两条或者两条以上道路的,在最低一级的道路上开口,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
   (二)在道路交叉口范围开口,开口位置距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不得小于70米,在支路上的,可以适当放低标准。

第五十一条 管线工程规划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应当编制道路管线工程综合规划,并取得市政道路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种管线原则上下地埋设,已有的城市架空线结合城市改建逐步改为下地敷设;
   (三)建设项目应当采用雨污分流制;
   (四)通信管线应当同沟共井埋设;
   (五)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管线工程应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配套实施;管线单位应当充分考虑管线预留(管孔数、横穿接口等);新建桥梁应当根据管线规划要求,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

第五十二条 管线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与城市其他管线相互衔接。
   (二)城市的各类管线应根据不同管线的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和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及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控制。
   (三)各类管线设置次序为:
    1、给水、电力、热力管线原则上在道路西侧或者北侧敷设,通信、燃气管线原则上在道路东侧或者南侧敷设,电力电缆与电信电缆应当远离,在宽度为4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上同一种市政管线应当在道路两侧布置;
    2、管线从道路边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依次为电力、电信、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污水管线;管线确需交叉的,按照由浅入深布置,依次为电信、热力、电力(低压电线在高压电线上)、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管线。
   (四)管线应当按照以下规定避让;
    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5、分支管线避让主干管线;
    6、技术要求低的管线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
   (五)以下地段的管线,原则上采用综合管沟敷设:
    1、交通运输繁忙、管线复杂、管线安排有困难的快速路、主干道以及地下铁道、立体交叉口等大规模工程;
    2、重要城市广场及其道路交叉口;
    3、道路与铁路、河流的交叉处;
    4、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路段;
    5、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场所。
   (六)管线干线应当布置在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或者支管较多的一侧。
   (七)管线走向应当与道路平行。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铁路、管线与道路之间应当减少交叉;必须交叉的,原则上采用直角相交,斜交的交角不得小于45度。
   (八)管线的埋设深度应当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以及与其他管道的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至机动车道路路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7米。
   (九)管线穿越河道时,应当满足通航、河道整治要求以及有关专业技术规定。
   (十)燃气管道应当单独直埋,不得进入综合管沟。禁止沿高压电线走廊、电缆沟道或者在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液体埋场下敷设燃气管道。
   (十一)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的设置,不得妨碍相邻管线通过或者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并与道路衔接平顺,与路面的高差不得超过20毫米。

第五十三条 在人行道距路沿石边缘1.5米的范围内应当预留行道树的位置。道路上的路灯杆、广告牌、道路标志等立杆,其中心应当固定在人行道距路沿石边缘0.5米的位置上。

第五十四条 非人防工程自身需要的管道,不得穿越人防工程主体结构。特珠情况下,允许直径在70毫米以下的给水、热力管线通过,但应当在入口处安装阀门。

第五十五条 在现有以及规划的管线、高压走廊用地范围内不得擅自修建其他设施。

第十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五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应按下列建筑面积规划指标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
   (一)公共厕所设置
    1、居住小区按6~10平方米/千人。
    2、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加油站及农贸市场按集散人流15~25平方/千人。
    3、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中心10~20平方米/千人。
    4、公共厕所的相隔距离或服务范围: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为300~500米,流动人口高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米,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米为宜,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米,新建居民区为300~500米。
    5、公共厕所按2500~3000人设置一座,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
   (二)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
    1、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一个,用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周围的建筑间隔不小于5米。
    2、废物箱的设置间隔:商业大街25~50米;交通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
    3、垃圾收集点的位置应设置在既方便居民又不影响市容观瞻的非临街位置。
   (三)垃圾转运站、垃圾堆场
    1、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周围的建筑间隔不小于8米。
    2、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根据日转运量确定。
    3、城市生活垃圾堆场应设置在城市郊区,拟选位置应注意城市风向,避开城市水源保护范围及地质灾害地区。垃圾堆场应设置围墙、道路、绿化和管理用房,应具备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使用时间不少于10年。
   (四)汽车洗车场
    在入城道路口、城郊结合部设置洗车场和市内小型洗车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市容环境卫生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七条 停车场(库)
    一、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以下标准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
   (一)居住建筑:
    1、一类居住区:机动车每户不少于0.6至1个泊位,非机动车每户不少于1个泊位;
    2、二类居住区:机动车每户不少于0.3个泊位,非机动车每户不少于2个泊位。
   (二)公共建筑:
    1、行政办公:机动车每100平方米建筑不少于0.3至0.5个泊位,非机动车每100平方米建筑不少于3个泊位;
    2、商业、金融、服务业、市场等:机动车每100平方米建筑不少于0.25至0.4个泊位,非机动车每100平方米建筑不少于5个泊位;
    3、文化娱乐:机动车每100平方米建筑不少于0.5至0.6个泊位,非机动车每100平方米建筑不少于4个泊位。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泊位数不得低于核定标准泊位数的百分之十五。核定标准泊位数按照总建筑面积换算成的最小标准泊位数计。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或者停用。
    二、室外机动车停车场每泊位占地20至30平方米,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每泊位占地25至35平方米;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每泊位占地1.5至1.8平方米。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小于75度。

第五十八条 汽车加油站
    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公里,总平面图及建筑设计须符合城市景观、交通、消防等部门的规定。

第五十九条 城市消防
    城市消防设施、消防站的设置,按有关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