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条例 建标库

第三章河道保护

    第二十条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划定。

    第二十一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和土地的利用应当符合江河行洪、输水和航运的要求;滩地的利用,应当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在防汛抢险期间,无关人员和车辆不得上堤。

    因降雨雪等造成堤顶泥泞期间,禁止车辆通行,但防汛抢险车辆除外。

    第二十三条  禁止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涵闸闸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扰河道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第二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第二十六条  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质条件等,河道主管机关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河道管理范围的相连地域划定堤防安全保护区。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禁止围湖造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逐步退田还湖。湖泊的开发利用规划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

    禁止围垦河流,确需围垦的,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条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

    第二十九条  江河的故道、旧堤、原有工程设施等,非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填堵、占用或者拆毁。

    第三十条  护堤护岸林木,由河道管理单位组织营造和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砍伐或者破坏。

    河道管理单位对护堤护岸林木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及用于防汛抢险的采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免交育林基金。

    第三十一条  在为保证堤岸安全需要限制航速的河段,河道主管机关应当会同交通部门设立限制航速的标志,通行的船舶不得超速行驶。

    在汛期,船舶的行驶和停靠必须遵守防汛指挥部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山区河道有山体滑坡、崩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河段,河道主管机关应当会同地质、交通等部门加强监测。在上述河段,禁止从事开山采石、采矿、开荒等危及山体稳定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  在河道中流放竹木,不得影响行洪、航运和水工程安全,并服从当地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在汛期,河道主管机关有权对河道上的竹木和其他漂流物进行紧急处置。

    第三十四条  向河道、湖泊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

    第三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河道主管机关应当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工作,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