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728-2011 建标库

4.8  结构胶涉及工程安全的工艺性能要求

4.8.1  结构胶工艺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粘结性能的可靠性。因此,本条对结构胶涉及工程安全的重要工艺性能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表4.8.1所列的项目可知:大多数均为本专业人员所熟悉,无需再加以说明。其中只有“触变指数”一项略为生疏,需要作一些说明。为此,应先说明什么是胶粘剂的触变性。所谓的触变性,是指胶液在一定剪切速率作用下,其剪应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的特性。在胶粘工艺上具体表现为:搅动下,胶液黏度迅速下降,便于涂刷;停止时,胶液黏度立即增大,不会随意流淌。这一特性对粘钢、粘贴纤维复合材的预成型板和植筋都很重要,因为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能保证涂刷的均匀性和胶缝厚度的可控性,故有必要检验涂刷型和锚固型结构胶粘剂的触变性。为此,必须引入触变性的表征量——触变指数It。该指数的测定方法是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23℃)下;采用两个相差悬殊的剪切速率,分别测定一种胶粘剂的表观黏度η1和η2,且令η1>η2,则It。当以It的测值来描述该胶粘剂的触变性大小时,可以从不同配方胶液的表现情况中看出,It值大的胶液,其触变性也大,反之亦然。这里应指出的是:胶液的触变指数并非越大越好。因为过大的触变指数,意味着该胶液的初始黏度很大。虽然在涂刷过程中,其黏度会很快下降,但涂刷一停止,其所下降的黏度会立即升高。从而使胶液没有时间让气泡逃逸,以致将因脱泡性变差而影响到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至于粘贴纤维织物的胶粘剂,虽也要求便于涂刷,但同时还要求胶液对纤维具有良好的浸润、渗透性。这一性质显然与触变性相左。但试验表明:可以通过协调,使两项指标均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表4.8.1中的初黏度和触变指数的指标就是按协调结果,并考虑到现场条件和经济因素后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标准。

4.8.2  对本条需要说明的是,结构胶适用期之所以选用黏度上升法测定,是因为此法较为直观而易行,并便于技术人员在检验时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