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补给量的确定
9.2.1 确定地下水的补给量时,应分别计算由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
1 地下水径流流入;
2 降水渗入;
3 地表水渗入;
4 越层补给;
5 其他途径渗入。
9.2.2 计算补给量时,应按自然状态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行。
9.2.3 地下水径流流入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地下水径流量(m3/d);
K——渗透系数(m/d);
I——自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的宽度(m);
H——自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计算断面含水层的厚度(m)。
9.2.4 降水入渗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按降水入渗系数计算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 有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专项试验研究成果时,可采用下式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式中:Q——日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m3/d);
Pi——年内各次降水量(m);
αi——对应各次降水量的入渗补给系数;
F——降水人渗面积(m2)。
2) 无专项试验研究成果时,可采用下式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式中:α——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P——年降水量(m)。
2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时可采用下式:
式中:∑△h——年内每次降水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升幅之和(m);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3 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的潜水分布区,可采用数值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9.2.5 农田灌溉水及人工漫灌水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下列方法计算:
1 按入渗系数法计算时:
式中:Q——日平均灌溉及漫灌水渗入补给量(m3/d);
Qg——年内进入田间的灌溉水总量(m);
β——灌溉水或漫灌水入渗系数;
F——农田灌溉或漫灌水入渗面积(m2)。
2 可采用进入农田或灌入的水量减去蒸发蒸腾量及其他消耗量进行计算。
9.2.6 河、渠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勘察区上下游断面的流量差计算和确定。
9.2.7 利用各单项补给量之和确定总补给量时,应对各单项补给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并确定对本区起主导作用的项目,并应避免重复。
9.2.8 利用开采区内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储存量之差计算补给量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B——日平均地下水补给量(m3/d);
E——日平均地下水蒸发量(m3/d);
QY——日平均地下水溢出量(m3/d);
QJ——流向开采区外的日平均地下水径流量(m3/d);
QK——日平均地下水开采量(m3/d);
△W——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储存量小于上年者取负值)(m3/d)。
9.2.9 地下水总补给量,可根据水源地上游地下水最小径流量与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潜水最低、最高水位之间的储存量(m3/d)之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