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478-2008 建标库

6.4      

6.4.1  建筑边坡类型的划分和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6.4.2  边坡勘察应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与验算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工程活动可能引起边坡的安全性变化,提出满足安全要求的最优坡形、坡角等边坡设计建议,并应对不满足安全稳定要求的坡段提出整治和监测方案等方面的建议。

6.4.3  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当边坡成为建筑场地取舍与比选条件之一时,应提前进行专门勘察。

6.4.4  大型和复杂边坡各阶段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初步查明边坡及附近的地形地貌、岩土物质组成及不良地质作用,初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预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和边坡整治难度,提出可供选择的整治方案建议。

    2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应查明边坡的岩土结构、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并着重对边坡的不稳定部位及其相邻地段进行勘探与测试工作,提出边坡设计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必要时应补充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应通过分析和验算,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开挖边坡整体稳定的坡率建议值以及合理的边坡整治方案建议。

    3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针对不稳定和需整治的边坡部位,以及因设计总平面布置变更或整治方案修改对边坡勘察提出的要求进行,查明前阶段勘察尚未能查明或需进一步查明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边坡设计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方案调整的建议。

    4  施工勘察应配合边坡施工开挖,进行地质编录,核实补充勘察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施工指导与施工安全预报,并应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

6.4.5  边坡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范围应包括对场地稳定性有影响的边坡地段,比例尺可采用1:100~1:1000。

    2  应调查边坡的形态与变形等特征,并应查明有无滑坡、错落、崩塌和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

    3  应调查边坡的岩土成因、类型、分布、性状,覆盖层的厚度,基岩面形态和产状,岩石风化程度,岩体裂隙发育及完整程度等。

    4  应查明岩体结构面(含软弱夹层)的类型、产状、延伸分布、结合程度、粗糙程度及充填物组成与厚度等,并应分析其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空间组合关系。

    5  应查明边坡地下水类型、分布和结构面充水情况,并应查明边坡泉水和湿地的分布位置、水的类型、水量、补给来源和动态条件。

    6  应调查当地边坡变形破坏的规律及防治经验。

6.4.6  边坡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线应垂直于边坡的走向和平行于可能变形滑动的方向,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线、点间距应根据边坡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2  勘探点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应深入稳定地层3~5m,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尚应深入稳定地层不小于5m,并应满足边坡稳定性验算及治理的深度要求。

    3  应重点查明隐伏软弱夹层、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及性质,必要时可布置少量探井。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不扰动试样,土层不应少于6件,岩层不应少于3组。

6.4.7  边坡勘察的岩土测试,应着重测求各层岩土的抗剪强度,室内试验条件应与试样在坡体内的实际受荷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相近,应合理采用三轴试验或直剪试验;对控制边坡稳定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夹层,宜进行现场原位剪切试验;对大型边坡,必要时可进行岩体应力、波速、动力测试及模型试验。

    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岩土条件和边坡工程实际工况,通过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结合工程经验和反分析等方法综合确定,并应与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相协调。

6.4.8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应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和极限平衡计算法等方法综合分析。对大型复杂的边坡,可结合有限单元法等相关数值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当边坡的地质条件差异大或开挖方向不一致时,应分区段进行分析评价。

6.4.9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对边坡稳定性系数不满足要求且无放坡条件的边坡,应结合其破坏形式、不稳定的程度与范围,论证加固方案的适宜性和可靠性,并应提出采用加固处理措施的建议。

6.4.10  大型边坡应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地质复杂程度、支护结构特点等确定,应包括边坡的位移、坡顶建筑物变形、地下水动态、支挡结构应力与变形及易风化岩体的风化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