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处理设施
7.2.1 医疗机构污水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调节水质水量和合理消纳粪便,以利于后续处理。预处理设施通常有预消毒池、脱氯池、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等。
7.2.2 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第4.3.1条明确栅渣、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污泥属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本条提出的相关要求是指当消毒后的栅渣、污泥符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豁免条款时,可不按危险废物处理,参照市政污泥和栅渣进行处置。
7.2.3 设置化粪池的主要作用:首先,截留医疗机构污水中的大漂浮物和悬浮物,使污水中的粪便沉淀到池底,进行沉淀分离、厌氧发酵,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和肠道寄生虫卵;其次,使污水中有机大分子断裂,形成小分子有机物,减轻后续污水处理工艺负荷,为后续生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对于无污泥处置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结合工程建设经验和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就化粪池的停留时间和清掏周期给出了推荐值。当采用污废分流制排水体制时,化粪池停留时间和清掏周期建议取上限值;当采用污废合流制排水体制时,化粪池停留时间和清掏周期有条件的建议取上限值,确有困难时可以取下限值。
7.2.4 当医疗机构营养食堂、餐厅的含油脂污水最终进入污水处理站时,为保证后续处理工艺达标运行,此部分污水应经除油处理,并给出出水水质指标。除油设施的选用和配套设施的设计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的有关要求执行。
7.2.5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研究表明粪便、尿液中存在活的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应对存在粪口传播风险的传染病医疗机构污水加强预消毒处理,预消毒的目的是对病毒进行灭活,确保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安全。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粪便消毒也可采用石灰。
7.2.6 医疗机构污水采用含氯消毒剂预消毒,污水中余氯含量过高,会抑制后续生物处理系统内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本条提出当预消毒采用氯消毒时,在污水进入生化处理单元前,需进行脱氯处理。最常用的脱氯措施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强还原剂(如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使之与水体中的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经过滤、吸附、沉积达到脱氯目的,脱氯处理后的余氯建议小于0.5mg/L(以游离氯计);排入其他水体时,余氯浓度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的要求。
7.2.7 本条对格栅设置提出要求。医疗机构污水的性质决定了不宜采用人工清除栅渣,粗格栅间隙按16mm~25mm确定,对传染病医疗机构,格栅宜选用密封型。对采用膜处理和曝气生物滤池等深度处理工艺的,为避免引起膜组件和滤池填料堵塞,一般还需要设置超细格栅作为预处理工艺。根据国内外工程实际应用情况,规定超细格栅间距不宜大于1mm。
7.2.8 调节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是对水量进行调节,对水质进行均和。另外当医疗机构设有洗衣房时,此部分污水量大、污染负荷高,对后续处理工艺冲击较大,当含有此部分污水时需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大调节容量。
调节池内的废气中可能含有病原气溶胶、硫化氢、甲烷等,调节池应采用封闭结构,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要进行收集处理。搅拌设备宜采用推流式潜水搅拌机,搅拌机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潜水搅拌机》CJ/T 109进行设备选型,搅拌功率结合池体大小进行确定,可为5W/m3~10W/m3。
7.2.9 接触传染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选用切割泵或大通道无堵塞泵以解决堵塞问题,防止人为检修泵时造成接触传染。
7.2.10 水解酸化池一般用于常温条件下低浓度污水的预处理,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对于难降解污水,可适当降低上升流速或增加出水回流。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还要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7的有关要求。
7.2.13 医疗机构污水采用生物处理,一方面能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能保障消毒效果。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
7.2.14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相关要求。
1 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前,要进行预处理,以减少进水的悬浮物,从而防止填料堵塞,保证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设置水解酸化池可去除悬浮物、降解有机物、提高污水可生化性。
2 本款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选择原则,目前国内常用的填料有整体型、悬浮型和悬挂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宜采用轻质、高强、防腐蚀、易于挂膜、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合体。
3 本款中的数据是根据国内经验,参照国外标准制定。
7.2.15 本条规定了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1 曝气生物滤池的池体高度宜为5m~9m,由配水区、承托层、滤料层、清水区的高度和超高等组成。不同类型曝气生物滤池设计参数见表5。
2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通过滤板和固定其上的长柄滤头来实现,由单独气冲洗、气水联合冲洗、单独水洗三个过程组成。反冲洗水量为进水水量的8%左右。反冲洗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可达600mg/L。单独采用水反冲洗时,冲洗水流速30m/h~50m/h,历时5min~15min;反冲洗周期宜为24h~48h。单独采用气反冲洗时,气速宜为40m/h~110m/h,历时3min~5min。
7.2.16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本条规定了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设计参数。膜通量的选取需考虑膜材料类型、膜组件和膜组器形式、污泥混合液性质、水温等因素,可实测或采用经验数据。为尽可能减轻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膜系统运行通量的取值应小于临界通量。同时,为了满足污水处理站的总变化系数需求,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峰值进水流量校核膜峰值通量和强制通量;峰值通量和强制通量宜按临界通量的80%~90%选取,且峰值通量或强制通量的运行时间每天累计不宜超过4h,单次不宜超过2h。此外,膜通量还需要参考不同膜制造商的建议,因而略有不同。膜污染的控制在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立膜性能评价体系,实时跟踪监测;建立健全膜污染预警系统及应急预案,为系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膜清洗维护一般采用化学清洗,用含有一定浓度化学药剂的清洗溶液浸泡膜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可以较为彻底地清除膜污染,降低膜的过滤阻力,恢复膜通量。通常有维护性清洗和恢复性清洗两种方式,需要根据不同膜制造商的建议执行。
7.2.17 鼓风机是污水处理站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应采用低噪声设备和采取隔声为主的控制措施,辅以消声、隔振、吸音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消除噪声影响。风机出口宜设隔声降噪措施。
7.2.19 本条规定了加药装置的运行控制方式和计量精度要求,避免人工投加等粗放投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