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91-2006 建标库

7.3  主要设备配置

7.3.1  编组站内客、货共用的正线位置,应根据路段设计行车速度、行车量、客运站位置、货场和岔线的布置以及采用的图型等因素,设计为外包式或一侧式。

    在编组站范围内的正线上,根据需要可设置为旅客列车和通勤列车停靠的旅客乘降所。当通勤列车需要在编组站内的有关场、段附近停靠时,可在适当地点设置站台。

7.3.2  通过车场的位置,应根据通过列车运行顺直,便于甩挂作业,机车出、入段便捷,对编组站作业干扰少,节省设备和定员等要求确定。

    横列式编组站的通过车场宜设在到发场旁;混合式和纵列式编组站的通过车场宜设在出发场旁;当通过列车有甩无挂,也可设在邻近机务段的到达场旁。

    通过车场与其旁侧的到达场、出发场或到发场的咽喉布置,应有互通的进路。

    当通过列车不多,可不单设通过车场,其列车作业在相关车场办理。

7.3.3  编组站的调车场尾部,可根据作业需要采用调车进路集中控制。

    当多组列车、摘挂列车和小运转列车的编组作业量大时,可根据编组能力的需要和具体条件,在调车场尾部设置小能力驼峰或辅助调车场,在调车场内或其头部附近设置箭翎线等设备。

7.3.4  各类编组站应根据具体情况,将调车场的部分线路接通正线。

7.3.5  编发线宜在调车场外侧的线路集中设置,其出场咽喉宜适当增加平行进路,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7.3.6  调车场与出发场纵列配置的编组站,可在调车场每侧约半数线路的线束尾部道岔至出发场进场端最外道岔之间留出到发线有效长一半的长度,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缩短。

7.3.7  为保证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流能便捷地从一套系统的调车场转至另一套系统的峰前场,宜在两套系统之间设置联络线,当折角车流较大时,可在两套系统之间设置回转线或交换场。

    根据折角车流大小、编组站性质和具体条件,结合编组站进出站线路布置,宜使相应的系统能为主要的折角车流方向接入或发出反方向列车。

7.3.8  编组站机务设备的配置,应根据编组站图型、机车作业情况和当地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横列式编组站的机务段应与车场纵列配置,当双方向的到发场分别并列在共用调车场两侧时,宜设在驼峰端;单向混合式编组站的机务段,宜设在到达场旁反驼峰方向的一侧;单向纵列式编组站的机务段,宜设在到发较集中的出发场或到达场旁反驼峰方向一侧,当采用环到环发时,宜设在调车场旁反驼峰方向一侧。

    双向编组站的机务段,宜设在两套系统之间并靠近车流强大的出发场和通过车场的一端,必要时可在另一端设置整备设备。

    当通过列车较多且机车不进段作业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在通过车场附近设置必要的整备和其他设施。

7.3.9  单向编组站的车辆段,宜设在调车场尾部附近或其正线外侧;双向编组站的车辆段应设在两套系统之间,并靠近主要空车方向系统的调车场尾部附近。

    站修所宜设在调车场尾部附近。

    当同时有车辆段和站修所且条件适当时,宜合设一处。

7.3.10  当编组站需要为中转的保温车加冰或加油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加冰所或加油点。

    单向编组站的加冰所位置,当以通过列车加冰为主时,宜设在主要加冰方向的通过车场外侧;当以改编车辆加冰为主时,宜设在调车场旁侧;双向编组站当双方向均有加冰时,加冰所宜设在两套系统之间。到达场、到发场或出发场的边线上,当有机械保温车加油时应在其外侧设汽车通道。

7.3.11  货物的整装、换装设备,宜设在编组站附近的货场内,当作业量较大或附近无货场时,可设在调车场旁有车辆检修设备的一侧。

7.3.12  有较大装卸量的货场和岔线,不宜直接衔接于解编作业量较大的编组站,当必需衔接时,宜在适当地点另设车场或车站集中接轨,该车场或车站与编组站接轨的位置,应能减少站内交叉和便利车辆取送。

7.3.13  当有装运鱼苗或牲畜的车辆在编组站有换水或上水作业时,应分别在相应车场的适当线路间设置给水栓。

7.3.14  编组站各车场之间,应根据作业需要,设置各种单据的传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