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制 冷
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
6.1.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QS=Q1+pQ2+Q3+Q4+Q5 (6.1.1)
式中:QS——冷间冷却设备负荷(W);
Q1——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W);
Q2——冷间内货物热流量(W);
Q3——冷间通风换气热流量(W);
Q4——冷间内电动机运转热流量(W);
Q5——冷间操作热流量(W),但对冷却间及冻结间则不计算该热流量;
p——冷间内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冷却间、冻结间和货物不经冷却而直接进入冷却物冷藏间的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p应取1.3,其他冷间p取1。
6.1.2 冷间机械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
Qj=(n1∑Q1+n2∑Q2+n3∑Q3+n4∑Q4+n5∑Q5)R (6.1.2)
式中:Qj——某蒸发温度的机械负荷(W);
n1——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的季节修正系数,一般可根据冷库生产旺季出现的月份按表6.1.2的规定采用。当冷库全年生产无明显淡旺季区别时应取1;
n2——冷间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
n3——同期换气系数,宜取0.5~1.0(“同时最大换气量与全库每日总换气量的比数”大时取大值);
n4——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
n5——冷间同期操作系数;
R——制冷装置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一般直接冷却系统宜取1.07,间接冷却系统宜取1.12。
表6.1.2 季节修正系数n1
6.1.3 冷间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n2应根据冷间的性质确定。冷却物冷藏间宜取0.3~0.6;冻结物冷藏间宜取0.5~0.8;冷加工间和其他冷间应取1。
6.1.4 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和冷间同期操作系数n5,应按表6.1.4规定采用。
表6.1.4 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和冷间同期操作系数n5
注:1 冷却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间n4取1,其他冷间按本表取值。
2 冷间总间数应按同一蒸发温度且用途相同的冷间间数计算。
6.1.5 冷间的每日进货量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冷却间或冻结间应按设计冷加工能力计算。
2 存放果蔬的冷却物冷藏间,不应大于该间计算吨位的10%。
3 存放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不应大于该间计算吨位的5%。
4 无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日进货量,宜按该库每日冻结加工量计算。
5 有从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间每日进货量可按该间计算吨位的5%~15%计算。
6 冻结量大的水产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的每日进货量可按具体情况确定。
6.1.6 货物进入冷间时的温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未经冷却的屠宰鲜肉温度应取39℃,已经冷却的鲜肉温度应取4℃。
2 从外库调入的冻结货物温度应取-10℃~-15℃。
3 无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进入冻结物冷藏间的货物温度,应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时或产品包装后的货物温度确定。
4 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应取15℃。
5 鲜鱼虾整理后进入冷加工间的温度,按整理鱼虾用水的水温确定。
6 鲜蛋、水果、蔬菜的进货温度,按冷间生产旺月气温的月平均温度确定。
6.1.7 服务于机关、学校、工厂、宾馆、商场等小型服务性冷库,当其冷间总的公称容积在500m3以下时,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Q's=Q1+pQ2+Q4+Q5a+Q5b (6.1.7)
式中:Q's——小型服务性冷库间冷却设备负荷(W);
Q1——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W);
Q2——冷间内货物热流量(W);
Q4——冷间内电动机运转热流量(W);
Q5a——冷间内照明热流量(W),对冻结间则不计算该项热流量;
Q5b——冷间开门的热流量,对冻结间则不计算该项热流量(W);
p——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冻结间以及货物不经冷却而直接进入冷却物冷藏间的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p取1.3,其他冷间P取1。
6.1.8 小型服务性冷库冷间机械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
Q'j=(ΣQ1+n2ΣQ2+n4ΣQ4+n5ΣQ5a+n5ΣQ5b)(24/τ)R (6.1.8)
式中:Q'j——同一蒸发温度的冷间的机械负荷(W);
n2——冷间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冷却物冷藏间宜取0.6,冻结物冷藏间宜取0.5,其他冷间取1;
n4——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取值见表6.1.4;
n5——冷间同期操作系数,取值见表6.1.4;
τ——制冷机组每日工作时间,宜取12h~16h;
R——冷库制冷系统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直接冷却系统宜取1.07,间接冷却系统宜取1.12。
注:冻结间不计算Q5a和Q5b这两项热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