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191-2012 建标库

3.5  结构分析

3.5.1  构筑物的结构应按多遇地震作用进行内力和变形分析,可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静力方法或线性动力方法。

3.5.2  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地震时可能导致严重破坏的构筑物,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本规范有具体规定时,亦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3.5.3  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3.5.4  结构抗震分析时,应根据各结构层在平面内的变形情况确定为刚性、半刚性和柔性等的横隔板,再按抗侧力系统的布置确定抗侧力构件间的共同工作,并应进行构件间的地震内力分析。

3.5.5  质量和侧移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结构层可视为刚性横隔板的结构,以及本规范有关章节有具体规定的结构,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其他情况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

3.5.6  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简化计算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计入楼梯构件的影响。

    2  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2个的不同计算程序,并应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4  对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定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后再用于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