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附条文说明] GB50025-2018 建标库

9.2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

9.2.1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可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渗透性较好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酸性土和已渗入沥青、油脂及石油化合物的黄土地基不宜采用。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碱液加固法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可行性。

9.2.2  采用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前应在拟加固建筑场地或附近同类地层中进行单孔或多孔灌注试验,以确定该方法的适用性及灌注溶液的速度、时间、数量和压力等参数。

9.2.3  溶液灌注试验结束10d后,应在试验范围加固深度内量测灌注孔的加固土半径,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多孔试验场地宜结合动力触探或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测定加固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等指标是否满足加固或设计要求。

9.2.4  加固设计应根据灌注试验所获参数进行,并应对加固地层之下的土层进行下卧层验算。

9.2.5  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加固地基施工结束10d后,应对已加固的地基土进行检查、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施工记录,各灌注孔的加固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注入土中溶液量与设计计算量应相同或接近;

    2  宜采用动力触探、钻探取样、现场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或其他有效检测方法对已加固地基进行全深度加固效果检验,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单液硅化法

9.2.6  选择单液硅化法灌注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力灌注宜用于加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加固时应通过试验验证可行性;

    2  溶液自渗宜用于加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9.2.7  单液硅化法溶液应由浓度为10%~15%的硅酸钠溶液掺入2.5%的氯化钠组成,相对密度宜为1.13~1.15,且不应小于1.10;模数值宜为2.50~3.30,且杂质含量不应大于2%。

9.2.8  初步设计时加固湿陷性黄土的单孔溶液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单孔硅酸钠溶液的设计注入量(t);

      r——溶液的设计扩散半径(m);

      h——自基础底面起算的加固深度(m);

      n——拟加固地基土的平均孔隙率;

      dn——硅酸钠溶液的密度(t/m3);

      α——溶液灌注系数,由单孔或多孔灌注试验确定。无经验时,可取0.6~0.8。

9.2.9  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灌注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注孔间距应根据设计加固要求、灌注孔的设计扩散半径和灌注工艺以及试验结果等综合确定,压力灌注时宜为0.8m~1.2m;溶液自渗时宜为0.4m~0.6m;

    2  灌注孔宜沿基础侧边布置,且每侧不宜少于2排。

9.2.10  压力灌注溶液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灌注外排孔,再依次灌注内排孔;

    2  灌注溶液的压力大小应通过试验确定,灌注压力宜由小逐渐增大,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200kPa;

    3  拟加固地层深度范围内各层土性质差别较大时,宜分层灌注。

9.2.11  溶液自渗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注溶液过程中溶液面宜高出基础底面0.50m以上;

    2  灌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观测溶液面高度变化,注入溶液速度宜和溶液自渗速度一致;

    3  除建筑物或设备基础沉降突然增大或发生其他异常情况外,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孔内溶液渗干,宜每隔2h~3h向孔内添加一次溶液。

9.2.12  加固施工应进行沉降观测,当发现基础的沉降突然增大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溶液灌注,待查明原因并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灌注。

碱液加固法

9.2.13  碱液加固法分单液法和双液法两种,单液法为氢氧化钠一种溶液注入,双液法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两种溶液轮流注入。当土中可溶性和交换性的钙、镁离子含量大于10mg·eq/100g干土时,可采用单液法。

9.2.14  碱液法加固地基的深度,不宜大于既有建筑物或设备基础底面下5m。当湿陷性黄土层深度和基础宽度较大、基底压力较高且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以上时,加固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加固地基的厚度可按下式估算:

h=l+r-△    (9.2.14)

式中:h——碱液法加固地基的厚度(m);

      l——灌注孔的长度(m);

      r——溶液的设计扩散半径(m),初步设计时可取0.4m~0.5m;

      △——灌浆孔顶部不能形成满足设计扩散半径部分的长度,可取0.4m~0.6m。

9.2.15  碱液可用固体烧碱或液体烧碱配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碱液浓度宜为100g/L,采用双液加固时,氯化钙溶液的浓度宜为50g/L~80g/L;

    2  灌注液中氢氧化钠含量不宜小于85%,碳酸钠含量不得超过5%,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2%。

9.2.16  加固需要的氢氧化钠量宜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干土重量的3%;初步设计时,单孔碱溶液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单孔氢氧化钠溶液的设计注入量(m3);

      r——溶液的设计扩散半径(m);

      l———灌注孔的长度(m);

      n——拟加固地基土的平均孔隙率;

      α——溶液灌注系数,由单孔或多孔灌注试验确定。进行试验孔计算时可取0.7~0.9。

9.2.17  碱液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灌注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注孔间距应根据设计加固要求及灌注试验结果等综合确定。加固土体连片时孔间距不应大于1.8d,最大孔间距不宜大于3d(d为灌注孔直径)。

    2  灌注孔宜沿基础周围或条形基础两侧成排布置。

9.2.18  碱液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将碱液加热至80℃~100℃再注入土中;

    2  灌注溶液过程中溶液面宜高出基础底面0.40m以上;

    3  溶液灌注速度宜为0.4L/min~0.5L/min,灌注速度过大或过小时均应停止灌注,查明原因并应采取应对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