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航空摄影技术及资料要求
6.2.2 航摄比例尺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成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因此航摄比例尺的确定,即测图放大倍数的控制应由成图的平面和高程预期精度来进行估算。由相关资料可知(见《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第5章),航测测图放大倍数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的精度要求。测图放大倍数在1:1000或1:2000成图时,平地、丘陵地不宜大于4倍,山地宜为3.5倍~6倍;1:5000和1:10000成图时,均不宜大于4倍。
航测成图精度与像片比例尺、航高有密切关系。因此航摄比例尺、航高的选择应根据成图比例尺、图幅大小、布点方案、测图地形和仪器装备以及航测成图、加密技术水平等情况合理选择。
6.2.3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减少植被覆盖和阴影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6.2.4 对飞行质量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成图的基本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航摄方案的选择和验收工作。当航摄比例尺大于1:4000时,旋偏角不宜大于10°(最大不得大于12°,且不得连续超过三片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目前航摄飞行的具体困难,如在低空摄影时,受气象状况的影响较大,不易稳定,故略放宽一些。
6.2.7 航摄成果检查验收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 数据测定法:就是采用人工量测和仪器测定,并以数据表示所测定的指标。如用解析法检查航摄底片的压平质量就是一种数据测定的方法。它是应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原理,将要检查的两个连续立体像对在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上进行方位线定向后,测定每个像对的标准配置点及检查点的坐标和视差,并应用连续像对相对定向计算程序进行解算。如果在航摄过程中,底片没有得到严格压平,则地物点的构像就会产生移位,也就满足不了相对定向的几何条件。因此,可在解算相对定向元素的逐渐趋近过程中,检查模型定向点及多余检查点上的剩余上下视差(△q)是否为零或小于某一限定值作为评定底片压平质量的标准。
2 样片比较法:就是在底片摄影质量检查抽样测定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航空摄影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指标,制作出不同地区和不同景物特征的标准样片,如城市密集区、一般平地、丘陵地、山地等。在实际检查验收工作中,要通过对照同类样片进行比较的方法,鉴别摄影质量的优劣。
3 目视检查法:该法是检查验收工作中经常采用的主要方法。对规范、合同条款的正确理解及摄影与摄影测量的实践经验,是目视检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6.2.8 对航摄资料的飞行质量、摄影质量及摄影处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凡是摄区合同和本规范第6.2.4条和第6.2.5条中有明确质量指标的,应按规定执行。检查验收人员不得自行放宽限差,降低质量标准。在执行规范和摄区合同各项规定的前提下,对航摄过程中确系难以预见的客观原因或某种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局部质量问题,应从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充分协商,灵活处理。在检查验收工作中,如双方代表对规范条款有不同的理解,经过协商又不能取得一致认识时,应及时报请主管上级处理。
6.2.9 本条规定了提交航摄资料的内容,对航摄底片、航摄像片和像片索引图的有关要求如下:
1 底片编号应以反体字在乳剂面上注记,号码与航线前进方向一致,字大小为4mm×6mm。东西方向飞行时,片号应编在相应于实地的西北角上;南北方向飞行时,片号应编在相应于实地的东北角上。片号应尽量靠近像幅边缘,但又不得压盖框标。号码应包括摄区代号及底片片号,同一摄区内不得出现重号。
2 底片应进行装筒包装,每筒内装一卷或两卷底片。每卷底片应填写登记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置于筒内,一份贴在筒外,卡片上注明筒号、图号、起止号码等。每卷底片的两端分别作出如下内容相同的注记:航摄日期、机组号、摄区代号、分区编号、底片卷号、所在图幅编号、航摄仪类型及号码、主距、框标距、暗盒号、起止片号、总片数等。
3 航摄像片扫描片应按规定要求的分辨率进行扫描,存储数据按单张像片为文件存储,编号与像片编号严格一致,扫描时应按底片正片进行作业,电子文档应硬盘或刻盘作为载体进行交付。
4 像片应按航线段整理装盒,填写像片登记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置于盒内,一份贴在盒上。卡片的内容应包括:摄区代号、所在的图幅编号、航线序号和每条航线的起止片号、片数及总片数。
5 像片索引图的幅面一般为25cm×30cm。图内应注出较大的城镇、河流等主要地物的名称,图外应标明所在的图幅号、摄区代号、航摄年月、航摄比例尺和制作者、检查者等有关内容。像片索引图应能如实反映所含范围内全部像片资料的情况。索引图的比例尺应尽量大些,要确保能够判读每条航线的像片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