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锚杆挡墙工程的加固
8.2.1 根据国内外大量锚杆挡墙工程调查,锚杆挡墙工程损伤、破坏方式及原因概述为以下8大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处理方案进行加固:
1 在岩土推力作用下,锚杆挡墙整体失稳;
2 锚杆杆体强度、锚固段抗力及外锚头锚固力等不足造成锚杆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挡墙出现变形和开裂;
3 锚固总抗力不足或锚杆非锚固段过长等因素使锚杆挡墙外倾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4 锚杆挡墙肋柱、排桩、格构梁的强度和刚度不足或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出现变形和开裂;
5 锚杆严重腐蚀,造成锚杆承载力不足,安全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
6 锚杆挡墙肋柱、排桩、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挡墙出现严重的沉降和倾斜;
7 锚杆挡墙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出现的变形和开裂;
8 锚杆挡墙的排水系统功能失效,在水的作用下,岩土压力增大,导致挡墙变形和开裂。
锚杆挡墙工程失稳诱发因素很多,因此在考虑技术、经济、保护环境等因素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锚固加固法。
8.2.2 根据锚杆挡墙工程破坏的原因和结构构件的鉴定结果,在肋柱上增设锚杆,不但可以提高锚杆挡墙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小肋柱的变形;对于原锚杆挡墙工程中由于肋柱间距过大及锚固总量不够而导致锚杆挡墙失稳,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提高锚杆挡墙的抗力:(1)在原肋柱之间增设新的肋柱;(2)在原肋柱之间增设横梁和锚杆。
新增锚杆的位置与原支护体系中锚杆应有一定的间距,以避免群锚效应,新增锚杆初始预应力的大小应考虑原支护体系的锚杆的锚固力的大小,新增锚杆的锁定预应力值宜与其周围锚杆预应力一致,以有利于新旧锚杆共同发挥锚固作用。
8.2.3 对于采用抗滑桩方法加固的锚杆挡墙工程,新增抗滑桩和挡板(肋柱)间设置可靠的传力构件(或者采用紧贴挡板原位浇注),有利于原支护体系中的挡板(肋柱)与新增抗滑桩之间土压力的传递、协调变形与施工。
抗滑桩悬臂较高或边坡岩土体作用力较大时,采用锚拉桩加固法是被动加固与主动加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有利于控制由于边坡岩土体作用力过大抗滑桩顶部的变形,避免其倾倒破坏,并有利于减少桩身配筋,提高其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