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建标库

第三章审查

    第十五条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六条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交书面审查意见。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依法设立的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但是,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专家,不得作为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成员。

    审查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少于二分之一的,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无效。

    第十九条  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二)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三)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

        (一)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二)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三)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六)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

        (七)内容存在其他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一)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二)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第二十二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规划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逐项就不予采纳的理由作出书面说明,并存档备查。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可以申请查阅;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