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1060-2014 建标库

8.2  文字报告编写要求

8.2.1  文字报告应内容齐全、重点突出、论证有据、数据准确、文字通顺、结论明确,文、图、表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整体。

8.2.2  报告文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作概况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任务的来源与要求;

        2)简要评述矿区以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程度;

        3)概述本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时间和完成的工作量。

    2  勘探工程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矿区勘探类型和勘探工作阶段;

        2)阐明勘探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采用的工作方法;

        3)论述各项勘探工程的主要内容、布置、成果及质量评价。

    3  自然地理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概述勘探区的地形和地貌条件;

        2)简述气象和水文特征。

    4  区域水文地质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水文地质单元范围;

        2)简述区域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与分布,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  矿区水文地质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明矿区在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含水层(组)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水文地质参数和富水性分区,隔水层的岩性、分布、产状、稳定性及隔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位(水压)、水温、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及其与矿层之间的关系;

        2)阐明主要构造破碎带的位置、性质、规模、产状、埋藏条件、导水性、富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阐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4)岩溶矿区阐明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5)已开采矿山阐明老窿的分布范围、坑口标高、开采的最大深度及标高、积水情况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6  矿坑涌水量预测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证并确定矿区内外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并论证其合理性;

        2)阐明各计算参数的来源,并论证其可靠性和代表性;

        3)对各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推荐可供矿山设计利用的矿坑涌水量,并分析涌水量可能偏大、偏小的原因。

    7  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和矿山防治水建议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矿坑水的供排结合及矿区作为供水水源的地下水、地表水、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的水质、水量及其利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无可作供水的水源时,应指出供水方向;

        2)根据矿区具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指出矿山防治水的方向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8  矿区工程地质特征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明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及其特征,论述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的依据和原则,各工程地质岩组的分布、岩性、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着重阐明软弱层的分布、岩性、厚度、水理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2)阐明结构面分级及其特征,论述矿区所在地的构造部位,主要构造线方向,各级结构面的特征、分布、产状、规模、充填情况、组合关系及优势结构面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3)阐明风化带、蚀变带发育情况及其特征,论述风化带性质、结构类型和发育深度,蚀变带的性质、结构类型和分布范围。

        4)阐明工程地质分区及其特征,说明工程地质分区原则。

    9  工程地质评价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露天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根据构成边坡岩体的岩性、结构面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和坡体受力条件,进行边坡分区,确定边坡类型,建立边坡地质模型并进行破坏模式分析;选择评价方法,根据需要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对各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对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提出建议的最终边坡角。

        2)井巷围岩稳固性评价,根据矿体及井巷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评述岩(矿)体的质量,对其稳固性做出评价,指出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部位,提出工程措施的建议。

    10  矿区环境地质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明矿区环境地质特征,论述区域地震历史,历年来地震的次数、位置及烈度,历史上出现的最高烈度;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

        2)说明污染源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

        3)说明放射性异常、地热异常、高地应力环境状况。

    11  环境地质评价章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矿区地质环境类型;

        2)评述区域稳定性,在全国地震烈度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断裂的活动性及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阐明区域稳定性及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3)评述矿区水环境质量现状;

        4)评述矿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

        5)预测矿山开采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质可能污染的情况;

        6)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类型、影响范围和程度;

        7)根据矿区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价,提出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措施建议。

    12  结论与建议的内容应论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的类型,勘探成果能否满足规范的要求,能否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应简述矿区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结论;应指出勘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及防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