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改造技术标准 [附条文说明] GB/T50599-2020 建标库

8.8  信息化工程

8.8.1  灌区改造的信息化设计标准应符合《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的有关规定。灌区信息化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结合灌区实际,开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的实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促进灌区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用水效率。

8.8.2  灌区信息化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指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管理的设备和设施,如雨量、水位等信息的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应用系统的作用是将灌区业务和政务管理过程计算机化,借此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能;而保障环境则涉及人才培养、运行维护费用筹措、制度建设等方面。

8.8.6、8.8.7  灌区信息化涉及的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在短期内实现全部信息的自动采集是不现实的。应坚持自动采集与人工采集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性和重要性强的信息应优先考虑进行自动采集,实时性和重要性一般的信息仍可继续沿用以往的人工观测方式,但人工观测数据必须及时录入计算机,满足信息化管理对数据的要求。自动采集信息站点的数量要合理,布局要科学,为此应进行技术论证和方案比较。要根据灌区的地理分布状况与机构设置特点,选择最适合本灌区的通信组网方案。

8.8.8  灌区需要控制的对象主要是水闸和水泵机组。实行水闸和水泵机组的自动控制和远程集中控制是及时、准确调度的有效手段,但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高的维护费用。水闸和水泵机组是否需要实行自动控制主要根据其调节频繁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实行远程集中控制则主要根据控制对象的相互关联程度确定。对于灌区而言,水闸和水泵机组并不是普遍需要自动控制或远程集中控制,应逐个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实行远程集中控制时还必须对通信可靠性、安全措施以及相关职责调整等进行具体分析。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式,均应符合现地优先原则,以确保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