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车场及硐室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416-2017 建标库

5  采区车场

5.1  串车提升采区车场

    采区上下山的提升设备,目前还是多以缠绕式提升机为主,本章第5.1节是按照缠绕式提升机的提升和运输条件编制的。

  串车提升采区上部车场

5.1.1  上部车场基本形式有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车场三类。上部平车场又分为顺向平车场和逆向平车场。上部车场采用甩车场形式在一些运输量较大的采区应用较广泛,优点是使用灵活、调车方便,缺点是工程量大、投资高。

    设有高、低道的上部平车场目前应用较少,缺点是工程量大、提升钢丝绳与存车线上的矿车相互干扰、使用不便。不设高、低道的上部平车场为了保障调车方便,根据运量和围岩条件可增加爬车机,但在软岩、底鼓严重的巷道中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5.1.6  本规范统一称谓,将机车牵引矿车编组运输时称为列车,将钢丝绳牵引矿车编组提升或运输时称为串车,每提升一次,也称为一钩。

    本条文的其他牵引方式,是指除机车牵引方式之外的钢丝绳牵引运输及提升方式。

5.1.10  本条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的相关规定制定,其目的是控制车辆自主滑行和跑车。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串车提升采区中部车场

5.1.12  中部车场基本形式有甩车场、吊桥式车场和甩车道吊桥式车场三类。吊桥式车场是当平巷与上山重叠布置时,矿车由轨道上山顶部进出的中部车场布置形式,其车场线路简单,适用于倾角大于20°、提升量不大,围岩稳定的条件。但由于吊桥结构复杂,需设置起吊装置开启和下放,人员操作量大,巷道交叉点断面大,在生产中现已少有应用。

    甩车场提升能力大,人员操作劳动强度小,矿车自溜操车方便,提甩车时间短,生产应用广泛和普遍,所以中部车场形式应采用甩车场。

5.1.13  限制最大提升牵引角是为保障提升安全。设计中常采用下列方法减小甩车场提升牵引角:采用小角度道岔;单道变坡二次回转层面角或双道变坡二次回转层面角一般不大于30°;双道变坡时甩车道岔与分车道岔直接相连接;在甩车道岔岔尖附近的分岔巷道侧的墙边设置立滚。

5.1.14  甩车场的线路布置分为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双道起坡。

5.1.16  小型矿井甩车场辅助提升的分车和末端道岔型号可选用3号道岔。

5.1.17  甩车场平、竖曲线布置方式还有一种是边转弯边变平,即平、竖曲线部分重合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线路紧凑,但矿车运行稳定性稍差,一般不予采用。

5.1.20  当轨道运输中部甩车场高、低道最大高低差较小时,高、低道的坡度往往满足不了矿车自滑要求,所以将高差规定为不宜大于0.8m,以适应不同条件。

    采区轨道运输中部车场高、低道处为双轨巷道,高道是下放车辆,把钩工尾随其后摘钩,低道是停放车辆,把钩工在车前挂钩。在通常情况下,中部车场高、低道处不存在相邻轨道的车辆同时运行的情况,但为运输调车安全也需设有人行道,所以高低道线路中心距内含中间人行道的宽度。当中部车场采用人力推车、轨距为600mm时,高、低道线路中心距可取1600mm。

5.1.26  本条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串车提升采区下部车场

5.1.28  宏观说,采区下部车场包括轨道上山下部车场和采区装车站两部分,其相对位置是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及渊车方式确定。当轨道以上山作为主提升或运输大巷用带式输送机运煤时不设采区装车站,当轨道上山只作为辅助提升时也没有装车站。所以,采区下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根据装车站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绕道装车式,以及轨道以上山作主提升或只作辅助提升时的下部车场。

5.1.31  制定本条第3款的原因是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只能定向卸载,若卸载站和装车站的线路形式不对应一致时,必须另增设矿车方向还原的回车线路。

5.1.32  下部车场绕道必须与装载点空、重车线任一侧相连时,为了避免下部车场调车与装载点空、重车线列车运行相互干扰,可将下部车场绕道口接到装载空、重车线以外;装载点采用绕道装车时,可将绕道的空重车线适当延长后再与下部车场绕道连接。

5.1.35、5.1.36  这两条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