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1203-2016 建标库

6  高耸混凝土结构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与其他工程相比,高耸结构模板系统较为复杂。模板需要承受流塑状态混凝土对模产生的压力、浇筑混凝土的冲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等施工荷载,还要承担模板自重,因此必须保证其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6.1.2  高耸混凝土结构筒壁施工方法较多,如无井架液压滑模施工法、竖井架移置模板施工法、外脚手架移置模板施工法、扣件式钢管内脚手架移置模板施工法、附着三脚架倒模施工法、无竖井架倒模施工法、滑框倒模施工法、内竖井架提模施工法、电动提模施工法、爬模施工法等,各有优缺点,而滑模和提模工艺应用较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

6.1.3  滑动模板在提升时与混凝土接触面存在摩擦,对混凝土产生向上拉力,需要由混凝土自重及其抗拉强度克服这一拉力,避免混凝土被拉裂。当混凝土筒壁厚度较小时,滑模时易出现拉裂,滑出的混凝土表面较粗糙,模板划痕严重,易出现鱼鳞状外凸和偏扭等通病,本条根据国内施工经验规定筒壁最小厚度。

6.1.5  支承杆又称爬杆,一端穿过千斤顶芯孔,另一端埋在混凝土内,作为千斤顶爬升的支承杆承受施工中的全部荷载。支承杆接头有平头对接、丝扣连接、榫接和焊接等形式,本条规定当利用支承杆等强度代替结构受力钢筋时,其接头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的规定。

6.1.6  滑模施工需要重点控制混凝土出模强度。出模太早,混凝土容易拉裂,产生较大的变形,出模太晚则会增大爬升阻力,影响爬升,故本条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确定脱模强度为0.2MPa。

6.1.11  多数高耸结构筒壁半径随着高度而变化,竖向钢筋的数量及规格也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设计调整钢筋位置,使之在任意截面均保持均匀布置。

6.1.12  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影响到结构使用及耐久性,保证钢筋设计间距可以使结构达到较好的受力状态,保护层将钢筋包裹于混凝土碱性环境中,阻止钢筋被水和二氧化碳锈蚀,从而保证结构耐久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对于高出模板的钢筋可以附加一道临时钢筋固定。

6.1.13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的握裹力,钢筋和混凝土被油脂污染,则对握裹力产生不利影响。

6.1.15  高耸结构冬期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为高空作业,其裸露面大,保温和挡风困难,应根据结构特点、环境温度、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添加剂和保温养护方法。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6.1.16  混凝土施工速度应与其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相匹配,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1)保证下部混凝土有足够强度支承上部新增混凝土和模板重量,不发生塑性变形;

    (2)保证滑模施工时,混凝土不会拉裂。

    混凝土增长速度和施工速度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或试验来确定。

6.1.17  施工沉降观测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确定观测频次,一般宜不超过10m高度测量一次。当暂停施工时间较长时,其时间跨度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基础形式予以确定,一般暂停施工超过1周时间,恢复施工前宜进行测量。

6.1.18  混凝土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来划分。因高耸构筑物的平面尺寸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结合模板模数,并依据混凝土浇筑数量和高度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当结构主体在高度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变化不明显时,一般可按模板高度倍数、施工缝等因素确定,且每一检验批的高度不宜超过10m。

    当结构主体在高度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变化明显时,可根据上述要求并结合功能分区、变截面位置等来划分检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