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615-2010 建标库

6  水文地质试验与测试

6.1  抽水试验

6.1.1  本条是抽水试验的一般规定,具体说明如下: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抽水试验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广为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随着地下水广泛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条件亦日趋复杂,环境影响日趋加重。两款根据以往经验,规定了不同勘察阶段抽水孔的布置原则、抽水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以保持抽水孔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适当数量和比例,确保各不同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精度。

    3  抽水试验时,不仅需要了解抽水孔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等,还需布置观测孔了解抽水孔周围情况。本款规定了抽水试验时观测孔布置的一般原则。

    1)关于抽水试验时观测线的布置:一般情况下,抽水试验时宜布置2条观测线。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作目的,适当增加或减少观测线。

    2)关于观测孔布置的方向:因地下水存在着水力坡度,抽水形成的漏斗形状是不对称的(尤其是水力坡度较大时)。因此,需要根据试验的目的来考虑观测线的布置方向:

    为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观测线常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以减少水力坡度对计算参数的影响;

    若实测抽水的漏斗形状、影响范围,可按十字法(平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或根据具体目的布置观测线;

    若需要查明边界条件时,应在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观测孔。

    3)关于观测孔的数量:观测孔的数量与所采用的计算公式的要求有关。为了能使同一资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相互比较,因此规定同一观测线上的观测孔数宜为3个。亦可根据勘察目的适当增加或减少。

    4)关于观测孔距离抽水孔的距离:根据经验,一般当观测孔距抽水孔的距离r>M时,紊流、三维流的影响已很小,对计算精度不会有大的影响。

    三维流的影响还与抽水孔的出水量及过滤器直径的大小有关,如抽水孔出水量很小,过滤器直径比较大时,则第一个观测孔可以靠抽水孔更近一些。

    关于远观测孔的距离,一般要求从观测孔中测得的水位尽量不受含水层边界的影响且易于达到稳定,以便于资料的分析和采用多种方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为此,原则规定“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远”。这样,也可保证远观测孔中有较大的水位降,减少水位量测时的观测误差。

    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值求水文地质参数而制定的。

    若是为了实测影响范围或其他用途,则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

    5)关于观测孔过滤器的设置:要求观测孔过滤器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同一深度,过滤器长度相同,是为了增强可比性,给分析、利用资料提供方便。

    6  关于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实践表明,采用数值法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时,有时需要反求参数,识别和检验数值模型的合理性。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模拟域的水量、水位和边界条件方面的资料。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唯通过大流量、大降深的群孔抽水试验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本款规定,采用数值方法计算时,宜进行大流量、大降深的群孔抽水试验。

    7  若自然水位变化较大时,应分析原因(如降雨、相邻钻孔钻探、周边地下水开采、附近河湖水位变化、潮汐影响等),并应延长自然水位观测时间,掌握自然水位变化规律。若自然水位的影响因素稳定存在并掌握其变化规律时,应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对动水位是否达到稳定、恢复水位观测是否可以结束等进行判定时,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本款强调抽水孔、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同步进行,是为了保证资料对比和分析结果的精度。

    10  目前在抽水试验工作中,已很少采用孔板流量计测量出水量。抽水试验中水表应用渐多。这是因为采用水表计数法测定出水量,观测简便,结果可靠。考虑到实际应用,将这些方法均纳入本规范。

    11  地下水水质、水化学环境已备受关注。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是抽水试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在停泵前按勘察目的、要求,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理化分析、含沙量、细菌检验及其他特殊目的的水质分析)。

    12  考虑到利用恢复水位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需要,本款规定,恢复水位的测量应按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观测时间间隔进行。

    14  井水含砂量超标,直接影响抽水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潜蚀作用严重,直接导致井周地面沉降或坍塌,特别是岩溶地区极易发生,导致环境恶化,财产受损。

6.1.2  稳定流抽水试验说明如下:

    1  稳定流抽水试验时,3次下降可以获得完整的Q-s特性曲线,以便根据曲线类型,正确选择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根据曲线类型,还有可能适当外推出水量。

    但是,若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或根据试验目的,亦可减少为两个或一个下降段次。

    2  动水位的稳定与否,单看水位的波动范围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考虑有无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趋势。所谓“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是指不同的抽水设备,在抽水时,导致抽水孔内水位上下波动值是不相同的。在执行时,应予以注意。此外,在判断抽水试验是否达到稳定时,也必须注意自然水位有否变化及其对抽水时动水位的影响。

    3  规定稳定延续时间,主要是为了确保抽水试验时,抽水量与补给量达到平衡。抽水量与补给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不仅与补给条件有关,也与含水层颗粒组成有关。因此,各不同含水层规定了不同的稳定延续时间。

    但在补给条件较差的地区,应特别注意是否达到了稳定,必要时,应延长稳定延续时间。

6.1.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说明如下:

    1  本款规定出水量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常量,主要考虑实验操作方便。若有特殊要求,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出水量也可以不保持常量,或可以呈阶梯流量。

    3  对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时间的要求,认识不尽一致;一种意见要求增加开泵20s、40s的观测次数,认为这是满足公式“瞬时现象”的要求;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含水层的释放总存在“滞后现象”,即使观测出lmin前的数据也无意义。考虑到目前测试技术的水平,本条文规定从抽水开始后1min进行观测,以便观测数据在S-lgt曲线上达到均匀分布。

6.1.4  群孔抽水试验说明如下:

    抽水试验时,以抽水孔出水量、动水位是否达到稳定来衡量,可以划分为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两种。

    若按抽水孔数量划分时,可划分为单孔(或带观测孔)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抽水孔同时抽水)两类。

    单孔(或带观测孔)抽水试验侧重于研究单孔抽水时,出水量、水位下降值、影响半径(下降漏斗)这几个要素的变化规律、制约关系,进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因此,单孔抽水试验属“局部”试验范畴。

    而群孔抽水试验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抽水孔同时进行抽水,其目的是要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确定拟建水源地开采井的数量、位置(布局)、合理井间距,地下水开采后勘察区及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等。是从“宏观”角度,为达到勘察目的而采用的试验方法。

    在此前的几个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版本中,群孔抽水试验、开采性抽水试验,或划在稳定流章节(认为属稳定流类型),或划在非稳定流章节(认为属非稳定流类型)。这两种划分方式都似不妥。本次修订规范,将群孔抽水试验、开采性抽水试验与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并行列出,意在表明抽水试验类型,有按是否达到稳定、按抽水孔数量等不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试验目的。

6.1.5  开采性抽水试验说明:

    一般是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条件不清的地区进行。由于这类地区评价地下水资源比较困难,用一般的解析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或可靠性不大时,需要借助开采性抽水试验来验证地下水补给量或确定允许开采量,本条规定就是基于这点而拟订的。

    由于这种抽水试验方法的工期长、消耗大,除特殊情况需在勘探阶段进行外,一般应利用开采井结合试生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