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1018-2014 建标库

16.3  覆盖措施

16.3.1  对原来有轮歇、撩荒习惯的地区,应采用草田轮作,代替轮歇撩荒。

    2  短期轮作草种有毛苕子、箭舌豌豆等,长期轮作草种有苜蓿、沙打旺等。

16.3.2  间作可分为高秆作物与低秆作物间作、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间作、早熟作物与晚熟作物间作、密生作物与疏生作物间作、喜光作物与喜阴作物间作、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作等类型。

16.3.4  带状间作:在陡坡地条带宽度小些,缓坡地条带宽度大些;条带上的不同作物,每年或2年~3年互换一次,形成带状间作又兼轮作。

    在地多人少、坡度较陡地区,草带宽度可比作物带宽度大些;相反则草带宽度可比作物带宽度小些;每2年~3年或5年~6年将草带和作物带互换一次,但互换后需调整带宽,使草带与作物带保持原来的宽度比例。

16.3.5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较大幅度提高作物的植株密度,可同时缩小株距与行距,或只缩小一种间距;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顺等高线适当加大行距而缩小株距,实行等宽密植,保持总植株适量增加。

16.3.6  如因故不能在作物收获前套种绿肥,则应在作物收获后尽快播种,并配合做好水平犁沟。

16.3.7  秸秆还田是少耕、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单独成为一个部分;秸秆还田后应补施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秸秆还田时间越早越好。玉米、高粱等秸秆可全部还田;秸秆还田后应加强病虫害防治。

    砂田覆盖是西北干旱半干旱水蚀风蚀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耕作法,也是一种免耕法,是将河卵石、冰碛石与粗砂混合后覆盖于地表,直接种植,旱砂田寿命可达20年~40年,水砂田也可达到7年~10年。

16.3.8  在黑土区,少耕免耕适用坡度大于3°的农耕地。少耕免耕可采用免耕播种机作业,耕作时除播种或注入肥料外,不应再搅动土壤,且不应进行中耕作业。少耕免耕覆盖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也是一种改良土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