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986-2014 建标库

7.2  回水池及泵房

7.2.1  本条是回水池设计的有关规定。

    1  本款是关于回水池容积的规定。干法赤泥堆场的库区内不积蓄雨水,而降落到堆场表面的初期(一般1h内)雨水又不可避免地因洗涤表层而带碱,不能直接外排,外排则需先进行中和处理,故需在场外设置回水池。回水池容积越大,暴雨时可容纳的雨水越多,则需处理后外排的部分越小。但容积过大将增加工程一次投资,且回水池大部分时间将闲置。所以存在经济合理的问题。从目前干法赤泥堆场的运行实践看,大部分按照库区小时降雨量均值设计,能够达到较好的环保效果。缺水地区需回收利用库区雨水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宜适当加大回水池容积。

    2  本款是关于回水池分格的规定。分格的目的是为了清理池子和分质存放。降雨时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赤泥被携带到回水池,故回水池需定期清理沉淀物,为保证清池时回水池工作的连续性,回水池宜分格。浆体干法赤泥堆场正常回水时碱浓度很高,pH值可达13~14,而洗涤堆场表面的雨水pH值为10~12。故正常回水与初期雨水应分格存放,暴雨时关闭正常回水一格的进出水阀门,减轻排放雨水中和处理的负荷。

    3  本款是回水池水位计和进水阀门设置的规定。洪水量超过回水池容积时将产生溢流,设置进水阀门的目的是有组织地将其余雨水引入中和池处理后外排,避免无序外溢污染环境。

    4  本款是关于岩溶地区回水池考虑抗浮措施的规定。岩溶地区部分干法赤泥堆场的回水池曾发生汛期在地下水顶托作用下水池开裂破坏的案例。故岩溶地区的干法堆场回水池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抗浮问题。

    5  本款规定的目的是使堆场运行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堆场平时应在管理站储备一定数量的废酸,暴雨时加强水质监测,确保超过水池调节能力的雨水进入环境时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

    7  本款所指清理措施包括:池底设置一定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布置冲洗水管,泵房内配置潜水泵或渣浆泵等。

7.2.2  库形、地质条件适宜时,沟谷型赤泥堆场在下游建设回水库可达到投资省、容积大、环保效果好、节约水资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