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986-2014 建标库

4  堆存工艺

4.1  堆场分区

4.1.1  浆体干法赤泥堆场应用分隔坝分为至少3个相对独立、大小相近的库区,并应轮流进行布料、晾晒、筑坝作业。滤饼干法赤泥堆场可不分区。

4.1.2  浆体干法赤泥堆场各库区的中间分隔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初期分隔坝宜设置在堆场排渗层之上,可用土石材料碾压构筑,压实度应大于0.95,坝顶标高可按满足不小于1a的使用要求计算确定。

    2  初期分隔坝堆满后可采用干赤泥碾压分级加高,压实度应大于0.95。初期坝以上每级分隔坝加高高度宜与相应堆积坝相同。

    3  分隔坝边坡坡比可略陡于初期坝和堆积坝,但应满足稳定要求。

    4  分隔坝坝顶宽度不宜小于5m。

4.1.3  浆体干法赤泥堆场的分区数量及各分区大小应根据堆场地形条件、排洪设施布置、赤泥干燥周期和赤泥浆排放量确定。堆场使用期内所需最小分区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赤泥堆场最小分区面积(m2);

          Q——设计输送含水率下的赤泥浆流量(m3/d);

          T——赤泥干燥周期,即在设计布料厚度下赤泥浆进入堆场起至干燥到塑限所需时间(d);

          d——设计布料厚度(m)。

4.1.4  寒冷地区的浆体干法赤泥堆场在计算赤泥干燥周期时,应根据冬季结冰因素留有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