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863-2013 建标库

12.3  设备选择与配置

12.3.1  本条是新增加的条文,规定了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

12.3.2~12.3.4  规定了离心式矿浆泵和容积式矿浆泵总扬程的计算公式。

    在容积式矿浆泵总扬程计算公式(12.3.4)中,对于隔膜泵、柱塞泵、活塞泵和水隔离泵的压力储备系数取0.75~0.95。

    泵的生产厂家认为本厂产品出厂前已经过较大安全系数试压,可以按额定压力值选用,但设计多对其额定压力值进行折减,折减考虑的因素如下:

        (1)生产厂中矿浆流量和浓度有波动,被输送的尾矿颗粒有变化,从而可能使管道摩阻损失比计算值增大。

        (2)事故停电后再启动时,为冲起管底沉积尾矿,所需扬程比正常运行时扬程大。

        (3)局部堵塞后,为冲管需更高的扬程。

        (4)泵调速的需要,选额定值时泵的扬程只能往小调,考虑泵压力储备系数后,泵的扬程不仅能往小调,也能往大调。

        (5)使用扬程愈接近额定值,泵的振动愈大。

    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DL/T5142-2002第5.9.1条规定,泵流量应为灰浆量和冲洗量之和的100%,压力宜为管道阻力的140%。本条规定可按0.75~0.95进行折减。

12.3.5、12.3.6  规定了离心式矿浆泵和容积式矿浆泵配用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

12.3.7  矿浆泵备用率的确定与多种因素有关,除尾矿特性、尾矿浆体流变特性、泵的型号外,泵站管道布置、采用阀门型式和操作检修水平都是考虑的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尾矿与浆体特性、设备本身的耐磨性、检修时间长短和备品备件的质量等。

    早期国产泵材质差、使用寿命短,多采用200%的备用率。随着新型耐磨泵的产生,泵的备用率已有所降低。如新冠选矿厂的12P-7型泵,原设计备用率为200%,采用碳化硅新材料衬里后,主要部件使用寿命由原来的700h提高到2200h,目前备用率已降50%。

    本条规定的备用率是根据现有矿浆泵型号的耐磨材质,国内一些厂矿的实际生产情况,并参考冶金水力除灰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的。

12.3.8  矿浆泵水封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盘根和轴承的使用寿命。水封效果又与水封水流量、压力和水质有关。

    关于水封的压力,过去沿用传统的经验,为矿浆泵工作压力加100kPa~150kPa。从理论上说是合理的,但国内有些厂矿实际上采用更高的压力。据分析,这可能与水封水压力定义不明确、理解不同有关。如把水封水压理解为水封泵的工作压力则不妥,而应是在矿浆泵水封水进口处应具有的水压。否则,当泵站内水封水管过长、管件多、管径又小时,管道摩阻损失很大,不能保证所需的水封水压。

    矿浆泵水封水量是参照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数据和实际生产情况制订的。

12.3.10  离心式矿浆泵远距离直接串联工作国内虽有先例,但要求有可靠的监控仪表和完善的通讯设备,操作、管理比较复杂,生产初期缺乏操作经验,往往事故较多。如大孤山选矿厂采用12P-7型砂泵二级泵站远距离直接串联,生产初期曾发生过泵体的逆止阀爆裂事故。现在监控仪表和通讯设备已很完善,操作水平有很大提高,经认真考虑后亦可采用,但不及多级泵在同一泵站内直接串联。多级泵在同一泵站内直接串联操作管理集中、方便,可减少建筑面积和管理人员,因此优于远距离直接串联。这方面国内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和成熟的经验。特别是沃曼泵在我国应用以来,设备本身允许多级泵直接串联使用,这就为采用这种配置方式创造了条件,因此不推荐远距离直接串联的配置方式。

12.3.13  隔膜泵、柱塞泵、活塞泵应设有稳定泵出口压力的缓冲装置,定期往缓冲装置中高压充气,高压充气方式需设专用空压机,空压机虽每日只开数次,每次15min~30min,但为保证泵的连续工作,仍应设备用设备。冲氮气亦可用高压充气瓶。

12.3.15  尾矿泵站的起重设备关系到能否保持泵站正常运行以及劳动条件的好坏。考虑到矿浆泵的检修比较频繁,检修工作劳动强度大,为了加快检修速度,改善劳动条件,故规定起重设备按离心泵泵体或电动机的整体重量考虑,且标准比水泵站高一些。

12.3.16  开闭尾矿泵站管道阀门较之开闭水管道阀门既费时又费力,一般管道直径DN250mm以上的阀门要两个人才能开闭。为了缩短启闭阀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本条规定管道直径DN250mm以上阀门宜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传动驱动器启闭阀门。

12.3.19  尾矿泵站的管道和阀门配置形式很多,总体来说可分为一泵一管的“单打一”式和一泵多管的:“多通路”式两大类。

    “多通路”布置阀门多,操作管理繁琐。由于阀门磨损快,使用寿命短,从而使管理费增加,维修拆换工作量大,事故机会多,为此,有些设计人员和厂矿生产管理人员倾向于采用“单打一”配置。

    “单打一”式配置可最大限度减少阀门数量,简化泵站内管道布局,改善水力条件,减少建筑面积,使操作管理简便,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但换泵就需换管,增加了管道放矿的次数和处理放矿的工作量,同时在外部管道较长的情况下并不经济。具体情况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因此本条规定只有在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才宜采用“单打一”式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