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 JGJ/T317-2014 建标库

5.3  混凝土材料

5.3.1  本条要求按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和抗冻等级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收缩速率和检验得到的原材料实际性能指标,进行配合比设计。建筑的设计有时会提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额外要求,这种要求应考虑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粗骨料的堆积密度ρc可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规定的方法测定。

5.3.2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混凝土生产单位不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验,是造成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和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条提出质量检验为通常的合格性检验,有关标准已作出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目前混凝土掺合料或外加剂的品种繁多,这些材料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不宜凭经验判定。在进行试配前,宜对这些材料之间是否匹配进行试验。此外,同样是合格的原材料,有些与原材料性能相关的指标超过合格指标过多,也可能对配置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5.3.3  标准养护试件所反映的混凝土基本性能,尤其是与龄期相关的时随性能,与结构混凝土有较大的差异;混凝土的时随性能与养护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量与现场养护条件下的收缩量,有明显的差别。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裂试件基本上不会开裂,而现场养护条件下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这些都是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此最好采用与施工现场施工养护条件接近的同条件养护试件,才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有些微膨胀外加剂要浸没在水中养护才能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效果。而施工现场一般并不具备水中养护的条件,即使浸水养护,由于构件尺寸比试件尺寸大,比表面积的差异使水中养护构件的效果也会比试件差。因此,试验试件的养护条件必须起到真实模拟的效果。

5.3.4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到普遍的关注;近年来混凝土耐久性能也受到重视;但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水泥细度的改变,其早期收缩增大,这些都是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收缩性能、耐久性能对控制受力裂缝、收缩裂缝和耐久性裂缝有重要意义。本条提出了混凝土塑性开裂性能的试验方法。

5.3.5  对混凝土的水化热释放和体积稳定性进行控制,是避免大体积构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有效措施。本条提出了对原材料品种、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调节水化速度等防裂措施。应该指出,高强混凝土一般水泥含量多,水化发热量大,早期收缩加大,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抗裂。当混凝土掺入粉煤灰或缓凝剂之后,水泥的水化速度受到抑制,水化热释放延缓,对防裂有利,但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速度减缓。因此可以根据施工的进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值的强度试验龄期。例如高层混凝土结构底层的柱和墙,大体积的基础底板等,真正需要结构承载,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一般要在1年~2年之后。适当延缓其强度增长的速度有利于结构的抗裂,而且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