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191-2012 建标库

7.6  支撑抗震设计

7.6.1  柱间支撑是结构体系中传递纵向水平地震作用的重要保证。根据合理确定单元长度及设置支撑,选定支撑侧移刚度,减小框排架结构整体扭转影响等原则,结合钢结构特点,综合提出了对柱间支撑布置的要求。其中关于增设一道支撑的单元长度限值,是根据设计经验,以控制柱间支撑杆件最大内力在合理范围内而确定的。

7.6.3  设计经验与震害调查均表明,柱间支撑杆件的长细比要合理控制,不要过刚或过柔,本条中有关计算刚度、强度的规定及计算式是考虑压杆在反复循环荷载下对拉杆卸载影响而提出的。

7.6.5  多层框架结构横向一般为框架体系,纵向为框架-支撑体系,故对多层框架结构主要是在纵向支撑方面作出有关设计规定。纵向柱间支撑的综合布置要求,其原则是保持各层各列间刚度对称、均匀,不引起地震作用的突变或附加扭转,对高烈度区宜考虑消能(偏心支撑)措施,合理选用支撑形式。

7.6.6  根据设计经验,对框排架组联结构的支撑布置提出了要求。

7.6.7  中心支撑仍为多层框架结构常用的支撑类型,本条综合规定了有关设计和构造要求。对人字形或V形支撑,多以框架横梁为支撑横杆。由于在施工中节点连接及承载顺序难以完全预先控制,故按实际工程设计习惯做法,一般仍不考虑人字形(或V形)斜杆对横梁支承卸荷的有利作用,而只考虑斜杆承担横梁传来荷载的不利影响。

7.6.8  交叉形、人字形(V形)支撑,其杆端与梁柱相交汇,当柱身因轴向力而产生轴向(如压缩)变形时,因节点变形协调关系,支撑斜杆中亦引起附加变形与应力。当竖向荷载较大或层数较多时,此附加影响不可忽视,故提出了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

7.6.9~7.6.15  柱间偏心支撑为近几十年来研究并实际应用的一种新型支撑,具有较大延性及适应往复非弹性变形的能力。因其构造有耗能梁段,在强震时可形成塑性铰以吸收地震能量,故特别适用于高(多)层结构有强震反应的抗侧力体系中。

    试验研究表明:偏心支撑采用剪切屈服型耗能梁段对抗强震更为有利,故推荐此种构造类型。

    综上所述,参照欧洲规范有关规定,对偏心支撑的选型、承载力、连接强度、耗能段计算与构造、相关柱的验算等均作了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