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191-2012 建标库

25.2  地震土压力计算

25.2.1  墙体与墙后填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中性状态时的地震土压力,其合力和合力作用点的高度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E0——中性状态时的地震土压力合力;

      KE——中性状态时的地震土压力系数;

      θ——挡土墙的地震角,可按表25.2.1取值;

      h——地震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距墙踵的高度;

      H——挡土墙后填土的高度;

      γ——墙后填土的重度;

      ——墙后填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δ0——中性状态时的墙背摩擦角,可取实际墙背摩擦角的半值,或取墙后填土值的1/6;

      α——墙后填土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β——墙背面与铅锤面的夹角。

表25.2.1  挡土墙的地震角θ

25.2.2  墙体可能产生侧向位移的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主动地震土压力,其合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Ea——主动地震土压力合力;

      KEa——主动地震土压力系数;

      δ——墙背摩擦角,可根据墙背的粗糙程度,在(1/3~1/2)范围取值;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可按本规范式(25.2.1-3)确定。

25.2.3  埋深不大于10m的浅埋式刚性边墙,地震时作用在结构两侧边墙上的土压力(含静土压力),一侧应为主动地震土压力,另一侧应为被动地震土压力,其各侧的合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地震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可按本规范式(25.2.1-2)确定:

式中:Pa——主动地震土压力合力;

      Pp——被动地震土压力合力。

25.2.4  当边墙与均质地基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可采用本规范附录N的方法计算地震土压力p(z)E的大小及沿刚性边墙深度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