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J 冻土地温观测
J.0.1、J.0.2 多年冻土区地温观测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多年冻土的季节融化深度(即上限)和年平均地温。应采取高精度数字万用表(4位半以上)的读数,换算为温度值。测温孔通常应选择在未受人为干扰的天然场地。多年冻土生存的基本条件可用温度作为判别指标。不论是在大小兴安岭,还是青藏高原,选择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作为描述冻土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不仅能反映多年冻土的地温、厚度和平面分布的连续性,还可反映多年冻土的热稳定状态(见表16)。在评价全球气候转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或者依据多年冻土受气候及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冻土工程性质及工程稳定性影响分析时,均可按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进行热稳定性评价,且以此确定冻土地基的设计原则。冻土地温越低,其工程性质越不易受外界热干扰。因此,在冻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应进行冻土地温观测。
表16 多年冻土地温分带对比表
资料来源:1 程国栋、王绍令.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J].冰川冻土,4(2):1-17,1982
2 童长江、吴青柏.我国西部多年冻土地温带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J].冰川冻土,18(增刊):166-172,1996
3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等.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S].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1
4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施工技术细则(送审稿)[S].西安: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
J.0.3 冻土地温观测孔的深度一般均需达到15m~20m。因为,气温在一年之内是呈正弦波变化。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多年冻土层的温度是随气候而逐月地发生变化。将某一深度处的地温在一年中变化幅度的一半称为地温年较差。地温年较差值在地表最大,随深度增加,地温的年变化逐渐减小,到某一深度其值减小至零,该深度即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该处地温即为年平均地温。在此深度以上的冻土地温,一年中都是在变化的,此深度以下的冻土地温,在一年之中可认为是不发生变化的,它仅受长周期气候波动和来自地中深处的热流的影响(图5)。我国多年冻土地区的地温观测资料表明,地温年变化深度均在13m~20m的范围(图6)。因此,作为多年冻土地温观测的孔深应到达该深度。否则,所测出的地温,只能认为是某深度的地温值。
J.0.5 对于地温观测的温度感应元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摸索认为采用热敏电阻或铂电阻较为稳定和经济,其读数可采用高精度数字万用表手动观测,也可采用数据采集仪自动观测。
图5 多年冻土地温变化曲线
图6 多年冻土地温曲线
J.0.6 地温观测的测点布置没有严格规定,应根据项目要求确定。通常情况下,在多年冻土上限深度附近,测点间距可小一些,能够较准确地确定上限深度。在接近多年冻土年变化深度处,地温变化较小,测点间距可大一些。本规定仅是起码的要求,否则,测到的地温较难计算确定多年冻土上限和年平均地温。
J.0.7 多年冻土地温观测的时间宜在9月~11月,此时是季节融化深度达到最大的时节(图6及图7)。当测温孔设置后,由于钻进过程中的热量,致使钻孔周围的冻土发生融化,当即观测的地温不能代表多年冻土的地温,一般情况需经历30天左右,冻土地温才能恢复。因此,测温孔应提前施工。
图7 多年冻土区不同深度地温随时间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