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324-2014 建标库

5.2  冻土现象调查与测绘

5.2.1  在多年冻土地区,应对危害工程的冰椎、冻胀丘、厚层地下冰、融冻泥流、热融滑塌、热融湖塘、热融洼地、冻土沼泽、冻土湿地等冻土现象进行调查与测绘。

5.2.2  冻土现象的调查与测绘的工作深度应根据工程类型和勘察阶段确定。测绘可采用目测法、半仪器法或仪器法进行。在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对工程有重大影响的冻土现象,应设观测点进行观测。

5.2.3  冻土现象的调查与测绘提交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调查与测绘说明书;

    2  综合冻土工程地质图;

    3  冻土工程地质剖面图;

    4  勘探、观测、试验及影像资料等。

5.2.4  冰椎、冻胀丘的调查与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查与测绘时,应区分季节性和多年生冰椎、冻胀丘,遇下列情况时,应按冰椎与冻胀丘地段进行工作:

        1)泉水出露的斜坡地段;

        2)存在较大范围的土丘或鼓丘痕迹地带;

        3)有冰椎及冻胀丘活动纪录的地点。

    2  调查、测绘范围应包括冰椎、冻胀丘分布区及对冰椎、冻胀丘发育过程有明显影响的相邻地段。

    3  冰椎、冻胀丘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冰椎与冻胀丘分布区的气温、季节冻结与季节融化深度、多年冻土特征及地温状况;

        2)冰椎、冻胀丘的成因、规模、发育状况、变化规律与分布范围;

        3)冰椎、冻胀丘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

        4)根据工程设计需要采取代表性土样、水样进行有关试验。

    4  冰椎、冻胀丘的调查宜在其发育期每年的1月~4月进行,可采用钻探与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方法,勘探点和剖面的布置数量应能查明该地段地层结构、岩性成分、水文地质条件,钻孔的深度应大于季节冻结深度或多年冻土上限以下2.0m。

5.2.5  厚层地下冰的调查与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冻土中冰层厚度大于300mm或间隔20mm~30mm冰层累计厚度大于300mm时,应按厚层地下冰进行勘察;

    2  调查、测绘范围应包括厚层地下冰分布地段和对厚层地下冰发育有明显影响的相邻地段;

    3  厚层地下冰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布区的气候、地形地貌、植被;

        2)地下冰的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状况;

        3)地下冰的围岩性质及其与冻土特征、地温及厚度的关系;

        4)分布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5)分布区的人类活动状况;

        6)采集代表性土样、水样、冰样进行有关试验。

    4  厚层地下冰的调查,可采用坑探、钻探与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探点及剖面数量应能查明厚层地下冰的分布和厚度,应选择代表性勘探孔进行地温观测。

5.2.6  融冻泥流、热融滑塌的调查与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年冻土区遇下列地形地貌时,应按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地段进行工作:

        1)斜坡地表有蠕动或滑动痕迹的地带;

        2)斜坡坡度大于5°的厚层地下冰发育且地表有破坏迹象的地段;

        3)地表面破坏前缘有泉水、湿地或泥流的地段;

        4)有产生融冻泥流及热融滑塌纪录的地带。

    2  融冻泥流、热融滑塌调查与测绘的范围,应包括整个滑动发育区及两侧各不小于20m的宽度范围,必要时,可扩大到滑体堆积区;

    3  融冻泥流、热融滑塌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滑动区地面坡度、植被、地层结构、岩性成分;

        2)调查区的年平均气温、地温、年降水量、气温冻结指数及气温融化指数;

        3)分布区的地形地貌、土的性质、颗粒成分及其含水率;

        4)分布区的季节融化深度、地下冰、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5)分布区山坡坡度、地表水排泄条件和土的渗透性;

        6)分布区土的冻胀性与融滑后的流动性;

        7)分布区人为活动对其植被和地面的破坏状况及融冻泥流或热融滑塌的形成原因;

        8)采集代表性土样、水样、冰样进行有关试验。

    4  融冻泥流、热融滑塌的调查,宜在其发育期每年的7月~9月进行,可采用钻探、坑探、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方法,钻孔的深度应超过滑动面以下2.0m。

5.2.7  热融湖塘、热融洼地的调查与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年冻土地区遇有下列地形地貌时,应按热融湖塘或热融洼地进行工作:

        1)湖状积水洼地;

        2)坡度不大于5°的厚层地下冰发育地段地表破坏形成的低洼处;

        3)干涸湖形凹地。

    2  热融湖塘和热融洼地调查与测绘的范围,应包括热融湖塘和热融洼地的分布区及其可能扩大的周围地段;

    3  热融湖塘和热融洼地的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热融湖塘与热融洼地的成因、发育阶段,湖塘、洼地的形状和分布范围;

        2)热融湖塘和热融洼地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

        3)调查区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地温;

        4)热融湖塘与热融洼地的地层结构、岩性成分、多年冻土的工程类型、分布情况及天然上限埋深、年平均地温;

        5)热融湖塘、热融洼地中水的深度和聚集、排泄条件,热融湖塘分布地段地下水类型及其与湖塘水的补给关系;

        6)采取湖塘地表水试样、地下水试样、融土及冻土试样进行有关试验;

        7)热融湖塘湖底融区的发育特征,评价热融湖塘边岸的稳定性;

        8)评价热融湖塘和热融洼地的发展趋势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4  热融湖塘、热融洼地的调查,可采用钻探与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钻孔深度不应小于15m,应选择有代表性钻孔进行地温观测。

5.2.8  冻土沼泽、冻土湿地的调查与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年冻土区,遇有地表潮湿、富水、植被茂密、分布较厚的泥炭层的平川、沟谷、山前坡地、山间洼地等情况时,应按冻土沼泽、冻土湿地进行工作;

    2  冻土沼泽、冻土湿地调查与测绘的范围,应根据建设工程的需要而定,且应大于工程分布区200m;

    3  冻土沼泽、冻土湿地的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冻土沼泽、冻土湿地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类型、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

        2)冻土沼泽、冻土湿地的分布范围、汇水面积、地表径流条件、水的来源及其变化情况;

        3)冻土沼泽、冻土湿地的地层结构、岩性成分、泥炭层(草炭层)和软弱地层的厚度及分布特征、多年冻土类型、天然上限埋深、年平均地温及地温年变化深度;

        4)冻土沼泽、冻土湿地分布地段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及其与沼泽、湿地地表水体的关系;

        5)根据工程需要采集地表水、地下水、泥炭(草炭)土、冻土试样进行有关试验;

        6)钻孔深度不应小于15m,并进行地温观测;

        7)分析冻土沼泽、冻土湿地基底发生融沉的可能性,评价建设工程的稳定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