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组合梁设计
14.2.1 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弯矩作用区段:
1)塑性中和轴在混凝土翼板内(图14.2.1-1),即Af≤behc1fc时:
式中:M——正弯矩设计值(N·mm);
A——钢梁的截面面积(mm2);
x——混凝土翼板受压区高度(mm);
y——钢梁截面应力的合力至混凝土受压区截面应力的合力间的距离(mm);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图14.2.1-1 塑性中和轴在混凝土翼板内时的组合梁截面及应力图形
2)塑性中和轴在钢梁截面内(图14.2.1-2),即Af>behc1fc时:
式中:Ac——钢梁受压区截面面积(mm2);
y1——钢梁受拉区截面形心至混凝土翼板受压区截面形心的距离(mm);
y2——钢梁受拉区截面形心至钢梁受压区截面形心的距离(mm)。
图14.2.1-2 塑性中和轴在钢梁内时的组合梁截面及应力图形
2 负弯矩作用区段(图14.2.1-3):
式中:M′——负弯矩设计值(N·mm);
S1、S2——钢梁塑性中和轴(平分钢梁截面积的轴线)以上和以下截面对该轴的面积矩(mm3);
Ast——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有效宽度范围内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2);
fst——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y3——纵向钢筋截面形心至组合梁塑性中和轴的距离,根据截面轴力平衡式(14.2.1-7)求出钢梁受压区面积Ac,取钢梁拉压区交界处位置为组合梁塑性中和轴位置(mm);
y4——组合梁塑性中和轴至钢梁塑性中和轴的距离。当组合梁塑性中和轴在钢梁腹板内时,取y4=Astfst/(2twf),当该中和轴在钢梁翼缘内时,可取y4等于钢梁塑性中和轴至腹板上边缘的距离(mm)。
图14.2.1-3 负弯矩作用时组合梁截面及应力图形
1-组合截面塑性中和轴;2-钢梁截面塑性中和轴
14.2.2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在正弯矩区段的受弯承载力宜符合下列公式规定(图14.2.2):
式中:Mu,r——部分抗剪连接时组合梁截面正弯矩受弯承载力(N·mm);
nr——部分抗剪连接时最大正弯矩验算截面到最近零弯矩点之间的抗剪连接件数目;
Ncv——每个抗剪连接件的纵向受剪承载力,按本标准第14.3节的有关公式计算(N);
y1、y2——如图14.2.2所示,可按式(14.2.2-2)所示的轴力平衡关系式确定受压钢梁的面积Ac,进而确定组合梁塑性中和轴的位置(mm)。
计算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区段的受弯承载力时,仍按本标准式(14.2.1-5)计算,但Astfst应取nrNcv和Astfst两者中的较小值,nr取为最大负弯矩验算截面到最近零弯矩点之间的抗剪连接件数目。
14.2.3 组合梁的受剪强度应按本标准式(10.3.2)计算。
图14.2.2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计算简图
1-组合梁塑性中和轴
14.2.4 用弯矩调幅设计法计算组合梁强度时,按下列规定考虑弯矩与剪力的相互影响:
1 受正弯矩的组合梁截面不考虑弯矩和剪力的相互影响;
2 受负弯矩的组合梁截面,当剪力设计值V≤0.5hwtwfv时,可不对验算负弯矩受弯承载力所用的腹板钢材强度设计值进行折减;当V>0.5hwtwfv时,验算负弯矩受弯承载力所用的腹板钢材强度设计值f按本标准第10.3.4条的规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