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节能
5.1 一般规定
5.1.1 本条为促进运行管理者的节能意识。
本条的目的在于要求一线运行管理者具有节能意识,掌握能耗状况基础数据,执行国家能源审计等相关政策,积极推行节能措施。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使用能单位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
5.1.2 本条为能耗比对工作的要求。
通过开展与同类建筑的空调通风能耗比对工作,建筑的管理方可直观了解目前其所管理的建筑在同类建筑中的能耗水平,建筑能耗比对结果可作为判断建筑是否需要采取节能改造与优化运行措施的依据。比对方法可参照建筑总能耗比对方法。目前建筑总能耗比对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对工具以美国“能源之星”最为典型,该工具既是美国建筑业主能源管理的有效工具,是获得“能源之星”自愿标识的依据,同时也是美国绿色建筑运行认证的重要依据,还是部分州市能耗数据披露等强制性政策的基础。能耗比对方法应以建筑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气候以及建筑提供的服务等因素对能耗的影响,通过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对上述条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能耗结果的公平合理性,我国目前已开发完成此类免费在线工具。
5.1.3 本条为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系数测算要求。
测算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系数(CEC),可以作为对系统节能状况进行逐年监测能耗情况的依据,也可以在当地与相似类型的建筑相比较,了解能耗水平和节能潜力。
5.1.4 本条为空调房间的运行温度要求。
正确的室内温度的设定对节能具有较大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控制人员的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室内的温度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在供热工况下,室内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在制冷工况下,室内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8%~10%。为了节省能源,应避免冬季设定过高的室内温度,夏季设定过低的室内温度。
5.1.5 本条为对系统进行持续调适的要求。
由于建筑空调通风系统在设计、施工和调适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建筑投入使用后使用功能、使用情况和负荷特性等发生改变,都可能导致使用效果不能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造成室内舒适性降低、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因此应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持续的调适,保证设备和系统性能、使用功能和使用效果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设备和系统高效运行。
5.1.6 本条为采用无成本或低成本运行措施的要求。
无成本或低成本运行措施是指在对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测试诊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实施采用成熟可靠的控制优化运行策略并完善物业管理,节能效果明显、无需再投资或投资回收期较短的节能运行措施。对只需改善管理行为无需投资的节能运行手段一般称为无成本运行措施,例如:对间歇使用的空间严格控制设备使用的时间和强度,在室外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夜间预冷等;对需要少量投资且投资回收期较短的节能运行措施一般称为低成本运行措施,例如:通过安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调节新风以控制室内空气质量,通过一氧化碳浓度测量以优化车库排风量等。针对不同空调通风系统特点,可从建筑能耗数据收集及分析、运行优化策略及设备使用时间等方面实施无成本或低成本运行措施。
5.1.7 本条为对实际能耗监测评估的要求。
实际运行数据是了解系统运行情况、评价系统运行能效和实现系统持续优化运行的重要依据。运行人员对实际运行数据不够重视,能源管理过于粗放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因此应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行参数的监测、能耗的计量和统计、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诊断,促进系统的持续优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