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改造技术标准 [附条文说明] GB/T50599-2020 建标库

7  工程布置复核与调整

7.1  一般规定

7.1.1  灌区改造工程总体布置涉及因素较多,应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综合分析灌区社会经济、水土资源条件变化情况,考虑工程量、投资、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便于管理等因素,对现有工程总体布局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拟定多种技术改造布置调整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多因素分析比较,合理选定总体布置调整方案。

7.1.3  划分不同类型灌排分区的目的是适应分区制定灌溉制度、确定灌溉用水量、进行灌排渠(沟)系布置和保证工程合理性,以达到既能适时灌溉与排水,又能符合经济运行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7.1.5  利用非常规水源进行灌溉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教训。对于利用非常规水源进行灌溉的灌区,在灌区改造时,应对其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改造方案。

7.1.6  随着我国“节水优先”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喷微灌等高效灌溉方式的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但在具体运行管理中,往往受供水水源及输水工程条件等限制,致使有的节水工程灌溉效率并不高,也直接影响节水灌溉的推广应用。因此,对于这类灌区,改造时可根据作物需水状况和灌溉要求,考虑供水过程与用水过程的差异,合理配备必要的调蓄工程,其规模应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和综合分析论证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