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主要通风机站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450-2008 建标库

3.3  附属设施

3.3.2  风门特别是置换风门和反风门等与主要通风机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方便性关系很大,为此本条从灵活可靠、密闭性好、检修方便以及阻力、强度、材料、焊接、驱动和防腐蚀等方面提出要求。

3.3.3  主要通风机出风口的风速往往高达30m/s,甚至更高,约占通风机所产生能量的35%~40%。如何回收这一部分能量,是扩散器设计的基本课题。离心式通风机不带扩散器,轴流式通风机不带外扩散器,均需设计部门自行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二:一是效率要高;二是在条件允许、经济合理的情况下高度应尽量高些,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此,根据前苏联中央流体动力学研究所有关资料、《矿井扇风机性能测定技术》、《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矿井通风》、《矿内空气动力学与矿井通风系统》及《矿井通风系统分析与优化》等文献,对扩散器的设计提出一些规定。离心式通风机扩散器的几何尺寸,可参照附录A的曲线图进行设计,其出风口高度一般均较高。轴流式通风机的扩散塔和离心式通风机水平扩散器应注意其高度,特别是临近生活区和办公区的主要通风机站。

3.3.4  关于本条说明如下:

    本条第1、2款系根据现行《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关于风道允许最高风速为15m/s,以及“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指标”关于主要通风机能力备用系数为1.2,确定风道正常风速不宜超过12m/s。

    本条第3~6款旨在减少风道阻力和风道长度。

    本条第8款和第11款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执行说明》而做出的规定。在临近风井1~2m处设置防护栅栏,旨在防止人员坠落;在距风机进风侧1~2m处设置防护栅栏,旨在防止人员或物件被吸入主要通风机。

    本条第12款系根据现行《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第220条:“压入式通风机的风道应至少装设两道防火门”而规定的。

    风道长度与经济性、安全性、测试要求和场地条件有关。从经济性看,风道越短越好,但从主要通风机站的安全性看,根据《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执行说明》第126条规定,其长度至少应比风硐与风井接口至风井口的距离长10m。至于从通风机性能测试要求看,迄今说法各异,归纳如下:

    ——测试点应设置在风道直线段内,与上、下游局部阻力点的距离分别不小于4倍和2倍的风道高度。

    ——静压测点布置在风道直线段内,距通风机吸风口(或排放口)2倍动轮直径以远的稳定风流中。风量测点布置在风道直线段内,对风道直线段的长度,有的未指明;有的指出:测点上游距整流栅3倍风道宽度,下游距弯道2倍风道宽度,直线段长度约为7倍风道宽度再加2m;有的指出:前方不小于巷道宽度的3倍,后方不小于巷道宽度的8~10倍。

    ——测点布置在稳定的直线段上,距叶轮2.5~3倍的叶片长度处。

    ——静压测点布置在距通风机入口500~700mm处,风量测点布置在风道直线段,上游距整流栅3倍风道高度,下游距弯道2倍风道高度,总长约7倍风道高度再加2m。

    ——静压测点布置在工况调节装置与通风机进风口之间的风道直线段上的风流稳定处,轴流式通风机可在距进风口1倍动轮直径处,单吸风口的离心式通风机应布置控制闸门后2倍动轮直径以远处,双吸风口的离心式通风机应在风道分支前1倍动轮直径处。风量测点可布置在风道中距通风机进风口3~4倍动轮直径处。

    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测点宜布置在稳定风流段,以保证测试的精确性。据此并根据设计部门以往采用的数据,本规范暂仍沿用第一种说法:测点宣布置在风道直线段内,与上、下游局部阻力点的距离分别不小于4倍和2倍的风道高度(宽度)。此长度比最短的长,比最长的短,又为以往设计部门采用,故若场地条件允许,风道长度按此设置有利于测试的精确性和方便测量。若场地条件不允许,风道长度可不受此限定,测试点位置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置,但精确性和方便性稍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