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油管道输送工艺
3.2.1 原油的物理性质是确定原油输送工艺的基础参数,设计时应按本规范附录B、附录C要求测定的内容,取得实测的原油物理性质及其流变性数据,才能进行原油管道系统工艺设计。
3.2.2 按不同的原油性质,国内原油输送方式有常温输送、加热输送、加轻油稀释输送、加剂输送、热处理输送、不同性质的原油顺序输送、间歇输送等。至于在某条管道中采用何种输送方式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输送方式。
1 通常情况下,对于凝点高于管道埋深处地温的原油管道,首要应考虑对原油进行改性后输送,目的是降低原油的凝点,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费用,如果无法改性或改性效果不明显,则一般可考虑加热输送。管道沿线各点的最低输送温度高于凝点3℃~5℃,是根据多年工程经验总结出来的,在实际工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改性输送的原油,过泵或减压阀、管道及管件的剪切作用都可能造成凝点反弹上升,长时间储存也可能造成凝点上升,因此采用改性处理输送时,应以模拟实验的数据作为工艺输送方案选择的基础。
2 对于高黏原油,也可以通过采取加热降黏或加剂降黏等措施,获得较好的输送方案。
3.2.3 对于加热输送的埋地原油管道,是否需要对管道进行保温,应经热力计算后,确定保温及不保温管道各自的站场分布,再对两种方案的线路、站场的投资和运营费用综合考虑后确定。
1 优选加热温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原油为加热后进泵,则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初馏点,以免影响泵的吸入;对于含蜡原油,当温度高于凝点30℃~40℃以上时,黏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温度高热损失大,故加热温度不宜过高;管道外的防腐层及保温层能否适应高温;管道停输后在安全停输时间内的温降。因此,在进行埋地输油管道的热力计算时,应优选加热温度。
2 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越来越重视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保温加热输送方式在原油管道工程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特别对于高凝原油的输送,其经济性更为突出,因此在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此方式。
3.2.4 为了满足不同炼厂对原油加工的需求,实现优质优价,原油管道也提出顺序输送要求。原油的顺序输送工艺对混油量及混油处理要求较低,但是由于原油物性的复杂性,可能存在冷热油顺序输送等特殊输送工艺,应对管道温度场变化进行模拟分析。
3.2.5 原油管道特别是加热输送的原油管道,为了避免原油管道由于油田产量不稳定或较低时,提供的原油输送量小于管道的最小安全输量时,为保证管道的安全,可设置反输流程。采用正反输的方式提高管道输量,在工艺计算时应该进行正反输水力及热力校核计算和模拟分析,保证在正反输过程中管道内的任意一点的原油温度高于原油凝点3℃~5℃。
3.2.6 本条列出的沿程摩阻损失公式引自《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杨筱蘅编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一书中的达西(Darcy-Weisbach)公式,式中的水力摩阻系数λ的计算式见本规范附录D,当2000<Re<3000范围内可按紊流光滑区计算。达西公式中的管道长度L是管道实测长度,未计入局部阻力当量长度,在计算时可将沿程摩阻损失加上1%的局部摩阻损失。
管道水力摩阻系数取自(苏)B.M.阿加普金、C·H·鲍里索夫、σ·л·克里沃舍因著的《管道计算手册》一书。本规范编制组参考了众多文献,与综合性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本规范附录D中的公式是合理的。
附录D中:
3.2.8 当被输原油在管道中站间轴向油温降至反常点以下,呈非牛顿体时,其沿程摩阻损失按附录E中的公式计算。在生产实践中证明,此公式计算结果比较切合实际。
关于幂律流体紊流摩擦因子(摩阻系数)计算公式:
在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可以查阅到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版的英文版《非牛顿流体力学》(陈文芳编著,科学出版社,1984)著作及教科书中,使用最多的幂律流体的圆管内紊流流动的摩擦因子(摩阻系数)计算公式,仍是Dodge-Metzner的半经验式(式1),而未见介绍Kemblowski-Kolodziejski公式。国内出版的《非牛顿流体力学》及相关著作,也大多介绍Dodge-Metzner式。
所查阅的较权威的国外著作包括:
(1)美国海湾出版公司(Gulf Publication.Co.)出版的《流体力学大全》(Encyclopedia of Fluid Mechanics),其第七卷为《流变学与非牛顿流动》(Rheology and Non-Newtonian Flows),1988年出版;涉及非牛顿流体流动计算的第五卷《浆体流动技术》(Slurry Flow Technology),1986年出版。
(2)国际著名流变学家Boger教授所编的墨尔本大学教材《Rheology&Non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1983年出版。
3.2.9 公式(3.2.9-1)考虑了油流在沿管道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压降转化为摩擦热而加热了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