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附条文说明] GB50178-93 建标库

第三章  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一节  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3.1.1条  此条与第3.2.1、3.3.1、3.4.1、3.5.1、3.6.1、3.7.1条分别给出各一级区的建筑气候特征,都是以1951~198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的数据为基础,参考《中国气候总论》(1986年版)及《中国气候图集》给出的。本条条文先叙述本区气候特征,而后再分五款给予定量描述。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宏观控制提供依据。

    第一款给定气温,包括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等特征值;

    第二款给定降水和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等特征值;

    第三款给定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总辐射照度等特征值;

    第四款给定风向及风速等特征值;

    第五款给定其他天气现象,如风频、大风日数、降雪日数、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沙暴、雷暴、冰雹日效等特征值。这些特征值是指一般的统计平均值范围,但井不排除少数地区中极少数气候要素超过这些特征值范围的可能,在使用本标准时应予注意。

第3.1.2条  此条与第3.2.2、3.3.2、3.4.2、3.5.2、3.6.2、3.7.2条分别给出各二级区对建筑气候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这七条描述各二级区的气候特征值是该二级区中特有,且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特征值,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也是规定各一级区和各二级区建筑基本要求的主要依据。

第3.1.3条  第Ⅰ区建筑的基本要求。

    一、本区地处我国东北部,属地理学的中温带气候和北温带气候,冬季气候严寒且持续时间长,1月平均气温为—31~—10℃,按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则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为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功能和节约采暖能耗,建筑设计上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要求。本区冰冻期长,冻土深,最大冻土深度为1~4m,为了防止房屋破坏和道路及地下管道折断等一系列冻害现象发生,建筑工程设计还必须充分满足防冻要求。

    本区夏季短促凉爽,按候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2℃为夏季,只在松辽平原有2个月的夏天,但7月平均气温也低于25℃,可不考虑夏季的防热设计要求。

    二、本区有半年以上的冬季,且冬半年多大风,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长,为了增进人们的健康和节约能源。从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上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要求和防御寒风的侵袭,提高房屋内热环境质量是很必要的。

    建筑物的采暖能耗与室内外温差、采暖期长短、外表面积和冷风渗透量等有关,为了节约采暖能耗并保证室内热环境功能要求,减少外露面积,加强房屋的密闭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区太阳能丰富,冬季日照率偏高,可达60%~70%,但本区大多在北纬40°以北,其太阳高度角较小,因此日照间距比纬度低的南方地区大得多,在居住小区及城市道路的规划上,要做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困难较多,因此提出合理利用太阳能。

    本区气温年较差很大,可达30~50℃。建筑物由于常年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在结构内部产生过度的温度应力而使建筑产生开裂,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结构上应设伸缩缝或附加应力储备。区内冬半年多大风,为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结构设计和门窗构造处理应考虑大风的不利影响。

    区内冬季积雪厚,积雪时间长,基本雪压较大,屋面应注意有较大的雪荷载与积雪分布的变化对结构荷载的影响,雪融时易对女儿墙根部造成局部冻害,因而应提高泛水的高度,并严密处理泛水与女儿墙的接缝或挑檐收头,以防融雪渗入墙身或尾檐板,还应注意产生檐口挂冰等。

    本区冰冻期长,冬半年施工应着重考虑低温条件下的各种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三、ⅠA区位于北纬50°以北,为我国最北部的地区,最大冻土深度4m左右,为水冻土地区,建筑物的基础和地下管道多埋在冻土层内,为防止冻结地基融化塌陷,应当隔绝地坪、墙身、墙基及管道对冻结地基的传热;ⅠB区包括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海拉尔以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最大冻土深度2~4m,为岛状冻土地区,同ⅠA区一样,基础和管道多埋在冻土层内,为了防止冻结地基的融化塌陷,也应隔绝地坪、墙身、墙基及地下管道对冻结地基的传热。

    四、ⅠB、ⅠC和ⅠD区的西部多沙暴和冰雹,为使建筑物内不受风沙的侵袭,玻璃幕墙和玻璃屋顶不被冰块砸坏,建筑设计应采取防冰雹和防风沙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