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建标库

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

10.6.1  本条给出了水工建筑物的开挖场地、围堰、坝体、涵闸、船闸和库首区、库区,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主要监测内容。

    本规范将工矿企业的灰坝、尾矿坝等也归在此类(见本规范10.6.6条),监测内容可参照选取、监测精度可适当放宽。

    就水工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而言,本规范提倡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目前,在国内多个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中都有所采用且效果良好。但对一些关键部位的自动化监测设施,在应用初期,有必要采用与人工测读同步进行的方法,以便得到完整、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10.6.2  施工期变形监测是为保证施工安全而进行的阶段性变形监测。监测内容和监测精度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对本规范相关内容进行修订的,并对个别指标做了适当调整。

10.6.3  混凝土水坝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是在《93规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综合制定的,并增加了挠度观测的精度要求。

10.6.4  本条是水坝变形观测点布设的基本要求,监测断面及观测点的布置,宜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10.6.5  水坝的变形监测周期,是根据我国大坝施工和大坝安全监测的长期实践经验制定的。

    本条对《93规范》的相关内容作了细化处理,可操作性更强。

    在第4款中所列几种情况,是大坝变形的最敏感时期,要求增加观测次数,以取得完整有效的分析数据,也可对主体工程设计作进一步验证。

10.6.6  由于灰坝、尾矿坝是用来集中堆放工业废渣、废料等污染物的,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故提出要对坝体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变形监测可参照水坝的主要技术要求放宽执行。

10.6.7  堤坝工程属土坝或夹防渗心墙,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一般相对较低。具体监测精度可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堤形、设计要求和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条件综合确定。

10.6.8  大型涵闸监测的精度指标,是参照混凝土坝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确定的。

10.6.9  库区地质缺陷、跨断裂及地震灾害的监测,是为确保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分析评价水库蓄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水库运行的影响等,根据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重要监测项目和普通监测项目。本条是库首区、库区地质缺陷、跨断裂及地震灾害监测的原则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