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建标库

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6.5.1  架空送电线路的选线,是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和不同的地段,在各种不同的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方案设计(一般为1:5万~1:1万),并经相关部门批准,才能进行实地选线。对线路通过协议区和相关地物比较密集的地段,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要求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相关地物、地貌测量。

6.5.2  关于架空送电线路的定线测量说明如下:

    1  对于方向点偏离直线的精度,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杆塔偏离直线相差3′~4′时,所引起的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水平负荷、放电间隙的改变及绝缘子串的歪斜程度是允许的。从施工工艺来看,当偏离1′时,相邻杆塔的绝缘子串的歪斜是用肉眼观察不出来的。取其较高要求,方向点偏离直线不应超过1′。

    2  经综合试验分析,正倒镜分中法延伸直线,其精度受仪器对中误差、置平误差、目标偏斜误差和照准误差等的影响。采用规范规定的指标,基本上能满足定线误差不超过180°±1′的精度要求。但在前视过长或后视过短时,则应从严掌握。

    3  对于间接定线,根据间接定线的方向偏差不大于1′的要求,

    式中mA——量距边起始点的横向误差,取值为0.016m。

    将mU和mA数值代入(65)式,得mL=0.02m。

    由不同丈量距离算得的相对中误差列于表14。可以看出,当采用钢尺量距时,相对中误差大于1/4000时,就需采取必要的量距措施,才能达到精度要求。

表14   不同距离算得的相对中误差

    根据试验证明,当丈量长度小于20m时,求得的延伸直线也很难满足精度要求。

    因此,规范规定丈量长度大于80m或丈量长度小于20m时,应适当提高测量精度。

    4  定线桩之间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是根据500kV架空送电线路确定的裕度值不大于1m的规定,并在各项误差概略分析的基础上推算的。对于大档距,要求采用电磁波测距,其测距精度为1/D(D为档距,单位为m),即实地档距中误差为1m。

6.5.3  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

    1  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是和定线桩之间的距离和高差测量精度相匹配的。

    2  断面点的选取,直接与设计排位有关。设计排位,与送电导线弧垂变化的对地面安全距离、杆塔类型及地形、地物的变化特征等因素有关。

    对于山区送电线路,杆塔位通常立在山头制高点或附近位置,要求不应少于3个断面点以反映地形变化;送电导线的最大弧垂处,如对应地形为深凹山谷,断面点可少测或不测。

    3  在送电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危险地段或在离杆塔位1/4档距内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区段,由于送电导线轨迹对地切线变化较大,则要求加测断面点。

    4  对于送电导线排列较宽的线路,边线断面施测的位置,由设计人员确定。通常,当送电线路与所通过的缓坡、梯田、沟渠、堤坝交叉角较小时,如边线对应中线高出0.5m以上的地形、地物,要求施测边线断面。

    5  由于线路施工后,其走廊内植被将保持,因此应在断面测量的平面图上注明植被名称、高度及界限。线路交叉跨越的相对关系也应在图上绘出。

6.5.4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中的相关规定,以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定位时若跳桩或远距离定杆(塔)位,按直线精度要求,满足不了上述规定,故本条要求在就近桩位测定杆(塔)位置。

6.5.5  在杆(塔)位排定后,对于送电导线排列较宽的线路,当对地构成危险时,不仅要测中线与被交叉跨(穿)越物的位置和高程,还要施测边线与被交叉跨(穿)越物的位置和高程。

    由于送电导线的风偏摆动,可能对地面安全构成威胁,故规范要求施测风偏横断面或风偏危险点。

6.5.7  10kV以下的架空送电线路一般为单杆,距地面较近,送电导线横向跨度也较小。测量时,其技术要求可适当放宽。对于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由于投资大,为了降低工程造价,选择最优路径方案,建设单位一般要求采用数字摄影及GPS测量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