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建标库

5  地形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的比例尺,反映了用户对地形图精度和内容的要求,是地形测量的基本属性之一。地形图的比例尺,要求按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选用,主要基于以下因素考虑:

    1  用图特点、用图细致程度、设计内容和地形复杂程度是选择地形图比例尺的主要因素。

    对于比较简单的情况,应采用较小比例尺;对于综合性用图与专业用图,需兼顾多方面需要,通常提供较大比例尺图;对于分阶段设计的情况,通常初步设计选择较小比例尺,两阶段设计合用一种比例尺的,一般选取一种适中的比例尺(1:1000或1:2000)或按施工设计的要求选择比例尺。

    2  建厂规模、占地面积是选择比例尺的重要因素。

    小型厂矿或单体工程设计,其用图要求精度不一定很高,但要求较大的图面以能反映设计内容的细部,因此多选用较大比例尺。

    3  1:500~1:5000比例尺系列地形图,基本概括了工程测量的服务范畴。

    目前,大量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已用于各专业的施工设计。所以1:1000比例尺地形图,应为施工设计的基本比例尺图。但是,还有不少厂矿企业或单项工程的施工设计,也采用1:500比例尺地形图,其主要原因在于:1:1000比例尺的图面偏小,并不是因为其精度不够。对于工业厂区、城市市区,情况有所不同,由于精度要求高,内容也复杂,以1:500比例尺图居多。还有一些工厂区,采用1:500比例尺作为维修管理用图。至于小城镇和部分中等城市,测绘1:1000比例尺图已能满足需要。根据目前现状。本规范仍把1:500比例尺列为常用测图比例尺。对于大部分线路测量(如铁路、公路等)、矿山、地质勘探、大型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1:2000也是较常用的测图比例尺。1:5000比例尺地形图,一般为规划设计用图的最大比例尺。

5.1.2  随着测绘科技的快速发展,地形图的概念有所拓展,本规范把地形图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地形图则是二者的统称。

    本条按地形图的信息载体、表达方法、数学精度、成果成图的表现形式和用户对地形图的应用等五种特征区分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

5.1.3  关于地形类别的划分和基本等高距的选择:

    1  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地形类别划分,是根据工程建设用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和工程用图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仍沿用《93规范》的划分方法,即,平坦地α<3°;丘陵地3°≤α<10°;山地10°≤α<25°;高山地α≥25°四类。

    水域地形类别的划分与陆地相同,也按水底地形倾角分为四类(水底地形倾角可从小比例尺的水下地形图中获取)。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是以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的经验公式验算:

    式中  mh——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hd——基本等高距;

         M——测图比例尺分母;

         α——地面倾角。

    其中,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mh的取值,对于常用的设计坡度,均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对于较大的设计坡段,也不应大于一倍基本等高距。

    实际上,地形图对高程精度的要求,很大程度体现在基本等高距的选择问题上,在缓坡地1:1000~1:5000比例尺,多取基本等高距hd为比例尺分母M的1/2000,山地为1/1000;1:500比例尺的最小基本等高距为0.5m。

    基本等高距的规格,可保持与等高线的名义值没有较大出入,同时还考虑等高线不宜过密,规格不宜过多等因素。

5.1.4  区域类型划分是根据工程测量部门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确定的并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93规范》认为其在施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随着数字化测图的广泛应用,各区域类型受施测方法的影响已被弱化。本次修订仍沿用《93规范》的区域类型划分方法。对于水域测量,考虑到其与陆地地形测量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本次修订将水域测量和陆地地形测量的内容作了部分融合,并将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列入本章的一般规定中。

5.1.5  关于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本条将《93规范》中相关地形图精度的条款内容进行了归并,使结构层次更加清晰,易于作业者使用。

    衡量地形图测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细部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和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等。

    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是根据用图需要和工程测量部门测图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1)根据以往用户对地形图的使用情况,工矿区的改扩建项目对精度要求较高,一般的图面精度无法满足其要求;城镇居民小区的地形图主要用于规划红线,牵涉到拆迁问题,对地形图精度要求也较高;城镇居住区应保留的建筑,对新建建筑的制约比较强,则要求图面位置较准确,以满足新建建筑对楼位间安全距离的要求;非建筑区的设计内容受已有地物的制约因素较少,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城镇居住区的地形图,由于要提供给各部门使用,保留时间要求10~20年,且要求不断进行修、补测,故要求地形图的精度有所储备。

    根据目前多数工程测量部门的实际情况,测图方法、作业手段都有很大的改进,地形点的实际精度也提高很多。从设计部门的使用情况看来,大部分要求的是电子版地形图,很少采用复制拼接、图上直尺量算等方法进行设计。

    考虑到测图和用图部门自身和相互间的发展不完全平衡,本次修订对地形图的精度指标未作调整。

    2)由于水域内的工程设施,一般多在20m水深范围内,而靠岸边的浅水区域,又多是施工重点,从工程需要出发,精度要求有所侧重。设计和施工要求近岸地形变化大的水域精度应高一些。大面积平坦区域与离岸线远的水域精度可放宽些。此外,1:500比例尺测图或交会距离在图上大于100cm时,要达到较高精度比较困难,因此也应适当放宽。而对于采用GPS或其他较高精度仪器进行作业时,满足精度要求是不成问题的。水域地形测量定位的试验值,见表10。

表10  水域地形测量定位精度的试验值

    顾及水域地形测量作业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本规范的水域地形测量定位的点位中误差确定为图上1.5mm。

    2  等高(深)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与工程设计应用高程数据进行土方预算、竖向设计、基础埋深设计等的关系较为密切。长期应用证明,本款指标是适宜的。加之数字测图的精度还会有所改善,满足该指标更是不成问题。

    3  关于细部坐标点的点位中误差。

    为了使设计或运营管理者应用原图时,能有足够的精度,并符合新设建筑与邻近已有建筑的相关位置误差小于10~20cm的要求,故确定工业建筑区主要建(构)筑物的细部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cm。

    对于棱角不明显建(构)筑物,由于存在判别误差,其实测轴线和理论轴线(或理论中心)也存在误差。而对铁路、给水排水管道、架空线路等施工对象,其定位精度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将诸如此类内容划归为一般建(构)筑物的细部点,其点位中误差规定为7cm。

    4  由于工程用图不但要使用等高线,而且还要使用施测的地形点,所以将地形测图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作为地形图的基本指标之一。表5.1.5-4中规定的各种比例尺地形测图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是根据地面坡度、等高线曲率变化、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精度、测量误差综合确定的,相当于图上2~3cm的间距。

     对于水域地形测图,由于水下地形的起伏状况难以直观判别,所以要求断面间距和断面上测点间距较陆地地形图点间距密一些。通常,水下地貌垂直于岸线的地形变化远大于平行于岸线的地形变化,所以断面间距应大于测点间距。规范规定的断面间距和断面上测点间距分别相当于图上2cm和1c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方法,是工程测量部门历年来经验的总结,其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已为广大用户和测量部门所接受。

5.1.8  地形测图方法的分类,是基于当前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现状确定的。以往经纬仪配合测距仪的测图方法归类于全站仪测图。考虑到平板测图作业方法有些部门还在使用,故依然将其作为一种作业方法供选择。

    GPS-RTK(RealTimeKinematic又称载波相位差分)方法,是近十年来逐渐普及的一项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参考站实时地将测量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参考站坐标等用无线电台实时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将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差分处理,即得到参考站和流动站间的基线向量(△X,△Y,△Z);基线向量加上参考站坐标即为流动站WGS-84坐标系的坐标值,经坐标转换得出流动站在地方坐标系的坐标和高程值。

5.1.9  关于数字地形图软件的选用。

    1  符号规范,是指成图软件的符号库应使用国家和各行业的标准图式符号去建立。目前,有些商用软件的符号库不完全符合标准或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线状符号其线型在特征点间不连续,且使用的是离散线型,符号库中的符号不齐全,给用户的作业造成不便,这些都需要软件商进一步去改进。

    2  网络共享功能的要求,主要是基于工程测量的发展和规模化经营、作业的考虑,对地形测量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所提出的一个基本功能要求。正在使用的功能良好的软件,如不具备该项功能,应逐步开发完善。

5.1.11  地形图检查办法及检查工作量的要求,是历年来工程测量部门为了确保成图质量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