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建标库

3  平面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以其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操作简便而著称,已被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故本规范将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列为平面控制网建立的首选方法。

    鉴于GPS特指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TheGlobalPositionSystem;俄罗斯的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也于1996年1月18日正式起用;欧盟委员会2002年3月26日最终通过启动GALI-LEO研制发射计划,准备于2008年正式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民用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我国也建立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领域将出现多元化或多极化的格局。故本规范初步引入卫星定位测量概念,代替单一的GPS测量。关于GPS测量部分依然称之为GPS测量。

    根据工程测量部门现时的情况和发展趋势,首级网大多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加密网较多采用导线或导线网形式。三角形网用于建立大面积控制或控制网加密已较少使用。所以本章按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角形网测量的顺序编写。

3.1.2  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精度等级纳入工程测量的统一体系,精度等级的划分与传统的三角形网(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精度等级划分方法相同,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不变,依然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要说明的是,从本章内容和章节的编排上,不采用《93规范》该章按工序编写的方式,改用按作业方法进行分类的模式。即由原来一般规定,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水平角观测,距离测量,内业计算等的编排,改为3.1一般规定、3.2卫星定位测量、3.3导线测量、3.4三角形网测量等。调整的目的是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另外从作业方法的编排上也体现了选择各种测量手段的主次之分,这也是根据工程应用情况确定的,也体现了测量作业方法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3.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和计算手段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工程控制网不再强调逐级布网。只要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网。当测区已有高等级控制网时,可越级布网。

3.1.4  满足测区内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是建立或选择平面坐标系统的前提条件。因为每千米长度变形为2.5cm时,即其相对中误差为1/40000。这样的长度变形,可满足大部分建设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精度不低于1/20000的要求。经过近30年的应用,该指标已成为建立区域控制网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坐标系统的选择,要求首先考虑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与国家坐标系统相一致;其次,可采用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再次,可采用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特殊要求的工程,也可采用建筑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

    常用的大地坐标系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如下:

    1  1980年西安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轴a=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2882m

    扁率α=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499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

    2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轴a=6378245m

    短半轴b=6356863.0188m

    扁率α=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8525414683

    3  WGS-84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轴a=6378137m

    短半轴b=6356752.3142m

    扁率α=1/298.25722356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7999013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49674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