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建标库

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

10.6.1  水工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变形监测项目和内容,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结构及布局、基坑深度、水库库容、地质地貌、开挖断面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内容应在满足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按表10.6.1选择。

表10.6.1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10.6.2  施工期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不应超过表10.6.2的规定。

表10.6.2  施工期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注:1  临时围堰位移量中误差是指相对于围堰轴线,裂缝观测是指相对于观测线,其他项目是指相对于工作基点而言。

        2   垂直位移观测,应采用水准测量;受客观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0.6.3  混凝土水坝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不应超过表10.6.3的规定。

表10.6.3  混凝土水坝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注:1  中小型混凝土水坝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可放宽1倍执行;土石坝,可放宽2倍执行。

        2  中小型水坝的垂直位移监测精度,小型混凝土水坝不应超过2mm,中型土石坝不应超过3mm,小型土石坝不应超过5mm。

10.6.4  水坝坝体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体的变形观测点,宜沿坝轴线的平行线布设。点位宜设置在坝顶和其他能反映坝体变形特征的部位;在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及一般断面上,应按断面走向相应布点。

    2  混凝土坝每个坝段,应至少设立1个变形观测点;土石坝变形观测点,可均匀布设,点位间距不应超过50m。

    3  有廊道的混凝土坝,可将变形观测点布设在基础廊道和中间廊道内。

    4  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可共用同一桩位。

10.6.5  水坝的变形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体施工过程中,应每半个月或每个月观测1次。

    2  坝体竣工初期,应每个月观测1次;基本稳定后,宜每3个月观测1次。

    3  土坝宜在每年汛前、汛后各观测1次。

    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1)水库首次蓄水或蓄水排空。

        2)水库达到最高水位或警戒水位。

        3)水库水位发生骤变。

        4)位移量显著增大。

        5)对大坝变形影响较大的高低温气象天气。

        6)库区发生地震。

10.6.6  灰坝、尾矿坝的变形监测,可根据水坝的技术要求适当放宽执行。

10.6.7  堤坝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变形监测内容、精度和观测周期,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堤形、设计要求和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条件合理确定。

10.6.8  大型涵闸除进行位移监测外,还应进行闸门、闸墙的张合变形监测。监测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大型涵闸的变形观测点,应布设在闸墙两边和闸门附近等位置。

10.6.9  库首区、库区地质缺陷、跨断裂及地震灾害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首区、库区地质缺陷监测的对象包括滑坡体、地质软弱层、施工形成的高边坡等。其监测项目、点位布设和观测周期,按本章10.9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  跨断裂及地震灾害监测,应结合地震台网的分布及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并满足下列要求:

        1)监测点位,应布设在地质断裂带的两侧;点位间距,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必要时还应进行平洞监测。

        2)变形监测宜采用三角形网、GPS网、水准测量、精密测(量)距、裂缝观测等方法。重要监测项目,变形观测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普通监测项目,精度可适当放宽。

        3)监测周期,应按不同监测区域的重要性和危害程度分别确定。对于重要的、变形速率较快的监测体,宜每周观测1次;变形速率较小时,其监测周期可适当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