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车场及硐室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416-2017 建标库

3  基本规定

3.0.1  本条阐述了对井下车场及硐室布局的基本要求,所有井下车场线路与硐室布置均应满足。

3.0.2  在设计和生产实践中,沿煤层布置开拓大巷、井底车场以及硐室已较普遍,所以本条制定了井下车场巷道及硐室布置在煤层中的选择规定。

    1  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一般建设较集中,施工时其围岩的完整性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围岩稳定性和围岩强度要有一定要求。因此,井底车场及硐室应布置在相对稳定、坚硬的岩(煤)层中。采区车场及硐室亦应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在稳定的岩(煤)层中。

    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第4.2.2条规定,井底车场巷道位置“宜选择在稳定、坚硬岩(煤)层中”。井巷工程围岩坚固性分类,多采用以普氏系数f为划分依据,主要按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确定。f小于3为软岩层,f等于3~6为中硬岩层,f大于6为硬岩层。

    目前井巷工程围岩强度分类并无坚硬岩层类,所以“坚硬岩层”只是一种相对的要求;工程实践表明,井下围岩强度一般多为中硬岩性,坚硬岩层一般是可遇而不可求。另外,煤层的坚固性程度通常按照抗碎强度分为高、中、低和特低4级,与岩层划分方式和分类名称不一致。为便于本条规定的具体操作并统一叙述岩层和煤层,所以本条岩性叙述为“岩(煤)层”。

    矿井初步设计选择水平高程时,应根据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分析论证该水平位置的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是否适宜布置井底车场,如不适宜则应对水平位置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

    当进行井下车场及硐室施工图设计时,应根据勘探地质报告和井筒检查孔等资料,绘制井下车场及硐室范围内地层水平切面图及剖面图,分析其所处位置的岩性及特征,以确定是否需作适当调整。

    2  本款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第4.2.2条与第4.3.2条。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车场及硐室正常运转,保证井下车场巷道及硐室的完好,井下车场巷道及硐室应避开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和冲击地压影响,所以规定“井下车场巷道和主要硐室”不得布置在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煤(岩)层以及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本款作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

3.0.4  本条阐明了对井下车场通过能力的要求,包括井底车场、采区车场等各类车场通过能力应留有30%富余的要求,保障矿井运输的可靠性。

3.0.5  本条阐明了对井下机电类硐室的设计要求,由于机电设备的特殊性,因此要求硐室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以及防水要求等。实际设计中应根据所选设备的特性要求,对硐室支护、防水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