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 JGJ387-2017 建标库

5.4  抗震设计

5.4.1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缓粘结剂固化后可以达到有粘结预应力的受力效果,因此,可以按有粘结预应力的适用范围来应用在抗震混凝土结构中。本条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有粘结预应力的规定确定。

5.4.2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主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并加入了预应力作用效应项,预应力作用效应包括预加力产生的次内力。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是参考国内、国外有关标准作出的规定。

5.4.3  混凝土框架梁在抗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应控制为延性破坏,延性破坏可以通过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来控制,因此,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也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给出了受压区高度限制。

5.4.4  预应力钢绞线没有明显的屈服点,而非预应力筋具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很大的塑性变形,因此,对于参与抗震计算的混凝土框架梁应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并应控制非预应力筋的配筋数量,本条规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给出。

5.4.5  本条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梁端底部钢筋的最小配筋,主要是考虑了地震的随机性,在计算中梁端不出现正弯矩或出现很小的正弯矩,而实际中可能出现偏大的正弯矩,故在底部钢筋用量上给出一定的储备,以免下部钢筋过早屈服拉断。本条参照了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4.6  预应力混凝土梁由于预应力作用,可以控制开裂,提高截面刚度,预应力反拱也能抵消挠度,因此,截面高度可以适当降低,设计成扁梁。扁梁太柔对抗震不利,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的规定以及国内外有关资料确定。

5.4.7  本条为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板的设计规定,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缓粘结预应力筋由于是单根布置,单根锚固,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因此用在板柱结构中比有粘结和无粘结都具有优势。有粘结预应力必须采用扁管和扁锚体系,扁管灌浆不容易密实;但是板柱结构要求柱上板带要承受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弯矩,无粘结预应力尽管施工方便,但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力,延性稍差,因此,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在板柱结构中具有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