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本规定
3.0.1 油气集输工程必须适应油田生产全局的需要,满足开发和开采的要求。当油田已具有开发方案时,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油田开发方案为依据,并满足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当油田在勘探或试采过程中,尚未进行开发设计,需要建设部分地面工程以便尽早生产原油和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下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只能依据设计委托书或合同书。
3.0.2 油气集输工程必须满足油田开发和开采的要求,保证采输协调,生产平稳。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油田各阶段开发和开采方式是变化的,这要求油气集输系统工程设施也要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要考虑能以地面设施的少量变动去适应油田开发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而不是推倒重来。因此,油气集输工程及供电、供水、道路等公用工程需要编制长远规划。根据多年来油田地面建设的经验,油田建设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3.0.4 实现密闭集输是降低油气损耗的重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我国油田主要采用压力缓冲罐密闭方式。90年代,试验成功了油罐烃蒸气回收工艺,胜利、辽河、新疆、江苏等油田的许多站上已采用常压油罐配烃蒸气回收的密闭集输流程。大庆油田采用原油稳定工艺回收原油中的轻烃组分,其油气集输流程实现了全部密闭。进入21世纪,随着工艺的进步,部分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实现了全过程密闭集输和伴生气的有效回收利用。但仍有部分低渗透低产油田、稠油油田、边远小油田等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密闭率未达到100%。工艺流程密闭率应当根据各油田各区块气油比、油田的开采条件、密闭后的经济效益区别对待。稠油集输系统的油气损耗率虽因轻质组分含量较少而较稀油低,但也是不可忽视的。稠油工艺流程密闭应采用投资少、效益高、运行可靠的方法,比如用油罐烃蒸气回收或与集输和脱水相结合的加热闪蒸等方法。
3.0.5 油气集输工程分期建设的规模:
(1)关于分期建设的规模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按适应的原油含水率,另一种意见是按适应年限,这两种意见都以油田开发方案为基础。本规范按适应年限确定工程分期建设规模。这样,既可以把分期建设规模同工程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又可以使本规范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
(2)规定每期工程适应期不低于10年,理由如下:
①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②从基建程序看,一次有计划的调整改造工程,从规划、设计、基建直到投产一般要2年时间,如果适应期过短,带来的问题是工程的服役期较短,与人力、物力的消耗相比,是很不经济的。
③规定适应年限下限为10年,其一是可以尽早发挥基建投资的作用,其二是考虑技术进步,同时考虑到油田开发研究方面认识油田的能力已有较大提高,多数油田都可以提供10年~15年的开发预测资料,有的油田已经可以提供20年的开发预测资料。
(3)当适应期内的输液量和热负荷变化较大时,如果输油泵、加热炉全部按最大负荷配置,就会长时间处于低负荷低效率运行,浪费能量和基建投资。为了使工程既有较长的适应期,又能提高设备负荷率,主要耗能设备可按照具体情况分阶段配置。
3.0.6 实施滚动勘探开发的油田,其工程适应期比一般油田短。有的新建工程投产时间不长就要改造。因此,特别强调油田建设工程远期和近期的衔接。
3.0.8 为了节省投资,降低滩海陆采平台生产安全和环保的风险性,应尽量简化平台油气生产及配套设施,平台上只设置井口装置、单井产量计量、油气加热与外输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必要时设油气分离设施。为了保证平台安全生产,避免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平台生产设施必须设可靠的液位、压力、温度和可燃(或有毒)气体等关键参数的检测、控制和报警仪表。
3.0.9 整体开发效益差是低渗透低产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低产低渗透油田的地面工程设计应以降低投资和保证效益为基本出发点,采用经济、实用、简单、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合理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开发效益。在地面系统广泛采用丛式井布局和二级布站(或一级半布站),简化地面布局;油井计量利用功图法等软件量油的方式简化单井计量;普遍采用单管集油工艺,形成了丛式井单管、单管环状掺水、单管树状串接等简单有效的集油工艺;充分利用了油井产液和环境特点,进一步降低了掺水温度,扩大了不加热集输规模;应用了低温脱水和高效三相分离脱水的短流程工艺;采用撬装化、组装化设备。这些技术措施充分体现低产低渗透油田建设的技术特点,尽一切可能简化地面设施,适应了低成本的地面建设需要,又保证了油田的建设水平。
3.0.10 为了在停电或外输管道穿孔等事故发生时仍能满足生产要求,油气集输站场内工艺一般都设计事故流程。例如,当接转站设有事故罐时,应设计事故情况下的进罐流程;当不设事故罐时,应设计事故越站流程。脱水站分别设有含水原油事故罐和净化原油事故罐,工艺上应设计相应的事故流程。又如,管式加热炉应设计炉管事故紧急放空管道和吹扫管道,进油汇管应与进站油管道连通等也属于事故流程。
3.0.11 标准化设计是针对有共性的各类站场或工艺单元,开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设计,适用于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标准化设计实现站场或单元在平面布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建筑风格和建设标准的统一。统一平面布局指站场布局统一规划,同类型站场的工艺装置区大小和位置相一致,设计出标准平面总图,满足功能需求,减少占地。统一工艺流程是在优化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站场或单元功能要求,统一同类型站场或单元的工艺流程。统一设备定型是统一站场设备和管阀件标准以及技术参数,实现设备选型定型化;对于非标设备应尽量统一设备外形和接口方位。统一建筑风格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统一油气生产及辅助配套建筑物的风格,包括建筑物的平面、立面、造型、色彩、装修以及内部设施配备等内容。统一配套标准即在站场主体工艺、设备、平面统一的同时,应尽量统一自控、道路、通信等辅助配套工程建设水平。根据站场或工艺单元的工艺流程和功能要求,可将工艺流程一致、功能要求相同,且重复利用率较高各类站场或工艺单元设计成标准化定型图纸,并形成不同规模的工艺单元标准化图集。标准化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协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采用标准设计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