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绝热层厚度计算
5.3.2 绝热经济厚度计算公式编制经数学推导,推导过程中绝热工程投资年摊销率S是按 的复利率方式计算的。式中 i 为年(复)利率(%),n 为计息年数。由于圆筒型绝热层外径只能简化到这种隐函数形式,直接求解D1没有可能,故在此将依据的值,直接计算绝热层厚度δ的图表见附录D,以绕过求D1的困难而直接查得δ。绝热层的经济厚度计算公式与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一致。另外,保冷及防结露计算,应根据5.3.1条的规定,其厚度应为图(或表)值再乘以K。
5.3.3 本条系保留条文。
5.3.4 本条系修改条文。经传热学推导,原公式符号角标有误,推导过程如下:
按传热学基本公式,以下几个公式成立:
即
即
由于
由式(1)和式(3)可得:
5.3.6 平面型设备双层厚度计算公式根据数学推导而得。
5.3.7~5.3.10 这四条系修改条文。原规范确定的防结露计算的保冷外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其取值和国内的其他相关规范的取值相差较大,为保持规范的一致性,本次修订改为防结露计算的保冷外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加0.3℃,这与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272第6.2.1条相一致。将原规范公式(4.3.7)~公式(4.3.10)中的Td改为Ts。
5.3.11 本条系修改条文。公式(5.3.11)用于圆筒型给定绝热结构外表面温度(如防烫伤时可取为60℃)的绝热层厚度计算。
5.3.12 本条系修改条文。公式(5.3.12)用于平面型给定绝热结构外表面温度(如防烫伤时可取为60℃)的绝热层厚度计算。
5.3.13 本条系修改条文。延迟介质冻结、凝固、结晶保温厚度计算公式,是按热平衡原理推导而得。本公式与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附录B中公式B.1不同,一是本规范是用法定计量单位导出的;二是考虑到不少物料在温度接近凝固点时,黏度及流体阻力急剧增加,当贴管壁的物料凝固后还会引起安全阀、止回阀及部分仪表管件不能正常工作,故本公式未计入贴附在管壁上的物料凝固时放出的热量。原规范中符号V和Vp的单位有误,应为m3/m。
本公式也与原规范公式(4.3.13)有所不同,因为修改后公式更准确、简单,而且与本规范其他公式相协调。公式相关推导和比较过程如下:
按热平衡原理,令介质及管道在不出现冻结时间内的散热量等于同期内通过绝热层对外散热量可得下式:
由式(5)、(6)得:
式中:T——介质和管壁的温度(℃),T由T0降至Tfr;
t——介质在管道内的时间(h),t 由0至tfr;
q——单位长度管道散热量(W/m)。
5.3.14 本条系保留条文。液体管道在给定允许温度降条件下的保温厚度计算公式,是按热平衡原理推导而得。令绝热层在管长LAB段的单位时间散热量等于同期内进入LAB段的物料的焓差即可得公式(5.3.14-1)。绝热层散热损失的温差是采用的始末温差的对数平均值。公式(5.3.14-1)与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附录A的不同,也在于公式(5.3.14-1)是用法定计量单位导出的。
5.3.15 本条系新增条文。球形容器保冷层厚度计算公式根据数学推导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