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211-2014 建标库

13.1  一般规定

13.1.1  本条根据玻璃窑炉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规定干砌的部位。本次修订增加小炉、流道熔铸砖、锡槽部位及压延线、玻纤窑的通路和料道等干砌部位。因部分吊挂平拱现已采用湿砌,故条文取消干砌的要求,吊挂平拱可根据设计规定砌筑。

13.1.2  干砌的砌体内砖与砖之间相互靠紧,砖缝内不填充干耐火粉。对干砌部位的耐火砖进行挑选、加工和预砌筑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13.1.3  根据多年来玻璃窑炉的使用要求和耐火制品出厂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对其加工所能达到的水平,规定玻璃窑炉各个不同部位砌体的砖缝厚度要求。因澄清部在熔化部内,本次修订取消“澄清部”,并增加“卡脖”位置。

13.1.4  本条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玻璃窑炉不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修订而成。

    (1)项次1(1)和2(1)、2(2)是为了保证格子体的稳定性和砌筑质量。

    (2)项次1(3)的规定对玻璃窑炉生产时炉内温度的分布和窑炉内相关部位的砌筑非常重要。若小炉实际中心线偏差过大,熔铸砖胸墙可能无法砌筑。

    (3)项次1(4)、2(3)和2(4)是为了保证池底砖位于黏土耐火砖垛中心位置。保证池底砖的砌筑质量,也是从安全生产角度提出。本次修订提高了项次2(3)的精度,是因为熔池池底黏土耐火砖砖垛顶面标高的允许偏差不宜为正偏差。

    (4)项次1(5)对供成型的玻璃液分配、玻璃液的浮抛质量及玻璃带板根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5)项次1(6)、2(6)和2(7)对锡槽提出要求。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玻璃的表面质量,通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

13.1.5  根据玻璃窑炉多年的砌筑经验,具体规定应预砌筑的部位。一种情况是结构较复杂、砌筑要求严格,在施工现场很难保证加工精度和砌筑质量,需要进行预砌筑,并编号配套;另一种情况是熔铸砖外形尺寸偏差大,为保证砖缝厚度,规定预砌筑并编号配套。根据窑炉部位和质量要求,“池壁”亦为重要部位,本次修订增加相关内容。

13.1.6  池底的大型黏土耐火砖的外形尺寸若偏差大,不经仔细加工将无法达到砌筑质量要求。由于加工后的砖表面的耐侵蚀性能大大降低,故接触玻璃液的一面不允许加工。

13.1.7  采用真空吸盘可保证黏土耐火砖垛不出现松动,池底砖砖角不易被碰坏,有利于保证池底的砌筑质量。有些玻璃窑炉池底砖是均匀架托在窑底钢结构最上层的扁钢上,考虑到扁钢受热后自由膨胀,安装时不能与下层钢结构固定牢固;且池底砖砌筑时,扁钢的位置容易错动,故应按设计规定核对扁钢的位置。为防止窑底扁钢在施工时挪动,可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但施工完后应将临时固定措施拆除。

13.1.8  池底矩形部位的砖缝均应纵、横对正,便于膨胀和检修时替换。现行设计中,池底膨胀缝内不允许有任何杂物,包括纸板。故夹纸板留膨胀缝的方法未纳入本条中。

13.1.9  将砌筑池壁处的池底砖上表面测量找平,是保证池壁顶面标高和池壁砖砌筑质量的有力措施。施工中不能出现池壁砖外缘伸到池底以外的情况,这是安全生产的需要。

13.1.10  大型玻璃窑炉池壁较长,受热后总膨胀量较大,规定留直缝不交错砌筑是为了便于池壁砖沿较长的一面膨胀。防止受热膨胀时,转角处变形、扭曲。池壁砖垂直砌筑、转角处接缝严密,是确保池壁砖砌筑质量的关键。

13.1.11  对玻璃窑炉而言,拱顶均用立柱、拉杆紧固。紧固时,要求拱顶脱离拱胎。拱胎拆除后拱顶的下沉量较小,因此不必采用打入多排锁砖的方法。锁砖打入后拱顶以稀耐火泥浆灌缝的方法,在玻璃窑炉施工中运用多年,效果甚好。

13.1.12  根据玻璃窑炉的施工与使用经验,按条文规定的要求砌筑,能保证砌完第二层拱及烘炉后,上、下层拱砖块间仍互相挤紧,两层拱间不致分离。

13.1.13  条文所列部位系单砖拱形砌体,拱跨较拱长大近10倍,甚至更多。在生产过程中因单面受热或两面受热不均,大部分拱形砌体的整个拱环常向受热一面扭弯。故对此类砌体的砌筑提出严格要求。

13.1.14  为保证玻璃窑炉投产后的产品质量,所有玻璃窑炉砌筑完毕交付使用前,都应彻底清扫干净。采用吸尘器吸除杂物是为了防止窑炉内出现二次污染。

13.1.15  为确保窑拱隔热层的施工质量和隔热效果,要求在窑拱隔热层施工前,应进行拱顶的清扫、密封和缺陷的修补工作。池壁、胸墙、小炉的隔热层的施工质量十分重要,直接影响隔热效果和环境保护,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13.1.16  为保证钢结构有良好的通风环境,隔热层不得将钢结构包在其内,避免钢结构因温度过高而变形或损坏。